
如果孩子被欺負了,你會怎麼處理?
有的家長會說“誰打你,你就打回去”!可有的孩子天生善良或者膽小,不願打或者不敢打,況且教孩子打人終歸不是好事,在給以後的人生“埋雷”。
也有家長會說“有人打你,要先告訴老師”!可老師不是孩子的專屬保姆,很難立刻處理突發情況,萬一遇到經常打人的“校霸”,老師也會很頭疼,很難解決問題。
還有家長會說“即使别人不講道理,你也要說沒關系”,以德報怨,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願意讓孩子惹是生非,卻往往導緻孩子變得懦弱膽小,不敢去維護自身的權益,乃至于養成了讨好型人格。
反正各種辦法都有缺點,沒有什麼簡單的套路能一招解決問題。那些鼓吹“打回去”、“告老師”或者“沒關系”的理論,都落了下乘,隻有“低階”的父母才會徹底奉行,試圖以此改變娃被欺負的現狀。
真正的“高階父母”,關鍵還是從孩子的内在出發,培養孩子“惹不起”的能力,同時在孩子被欺負的具體事件上,也要具體分析,各種手段靈活運用,幫娃解決眼前的危機。
孩子被欺負,家長如何應對?
作為一名家長,我非常了解家長得知孩子被欺負時的感受,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第一時間找到對方“讨回公道”。
可問題在于事情既然已經發生,當務之急其實并不在如何“報複”回去,而是應當保持冷靜,照顧本就因受到欺負而情緒低落的孩子。
如果我們觀察孩子的反應,孩子滿臉的不在乎,并沒有将事情放在心上,那麼自然皆大歡喜。
反之如果孩子不停地流着眼淚,嘴上還在不停地“聲讨”對方,我們就要注意了,此時孩子需要的是“了解”,而非“指責”,一旦家長劈頭蓋臉地批評孩子懦弱,告訴他應該立馬打回去,孩子隻會變得更悲傷更焦慮,以後再被欺負了可能也不敢告訴家長,親子關系遭到破壞。
是以當孩子表現得非常難過時,我們首先應當給予孩子安撫,其次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明白問題具體在哪個環節,是自己的錯還是對方的錯,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思考到底怎樣才能幫到孩子。
另外,孩子們與成年人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同,當我們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其實往往孩子已經對解決問題有一定的想法了,這時候我們不應該急着去告訴他們怎麼做,而是耐心傾聽他準備怎樣做。
如果孩子想法不太合理,我們可以再去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來給出意見,比如鼓勵孩子将問題報告給學校,或者是幫孩子聯系對方,指出錯誤後要求道歉。
最後家長還需要注意,為了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們在溝通過程中一定要強調、引導孩子相信被欺負問題并不出在自己身上,他也不用為此事自責、擔心,讓孩子明白一切都隻是生活的小插曲,很快就會過去。
讓娃變得“惹不起”,高階父母這樣做
1.重視孩子的社會情緒教育
人是社會化的動物,自從孩子進入幼稚園開始,我們就應該對孩子的社會情緒教育重視起來,
讓孩子從小明白如何合适地表達自身訴求,掌握表達情緒的詞彙,了解他人的感受,遇到突發問題時如何處理,隻要孩子能真正地融入集體,就不容易被人欺負。
2.提前帶孩子進行相關演練
即便是很多成年人遇到沖突時,頭腦也會瞬間“短路”,更别提應變能力更差的孩子了。
是以為了讓孩子變得“惹不起”,我們還要提前帶孩子進行相關演練,經常和孩子保持溝通,教會孩子遇到類似問題如何處理。
比如可以由我們來扮演“壞孩子”,讓孩子學習如何維護自身權益,鎮靜、堅定地告訴對方“住手”,如果感覺對方仍有很強攻擊性的話,還要建議孩子走開,教孩子學會第一時間向他人尋求幫助。
3.讓孩子懂得拒絕
很多時候孩子之是以被欺負,歸根結底在于平時表現得太軟弱,不懂得拒絕,即便被欺負也不懂得反抗。
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從小給予孩子自我選擇的權利,意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堅持自己意見的權利,比如當有小朋友想玩孩子的玩具時,如果孩子有明顯的抵抗情緒,不要強硬地去要求孩子,讓孩子從小明白,拒絕别人并不是錯誤。
歪媽結語:
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有過被欺負的經曆,而家長如何處理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不論是讓孩子“以牙還牙”,還是教孩子說“對不起”,都不是聰明父母應該的做法,真正的“高階父母”,應該讓孩子在學校變得“惹不起”。
今日話題:當孩子被欺負時,你會怎麼做?
我是@歪媽,家有萌寶一枚,專注于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幹貨内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