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風,是因為正氣虛弱,我用半個月解決患者半生痛苦。然而,患者的病痛有的治,中醫的“病”又有誰來治?人活一輩子,吃五谷雜糧

痛風,是因為正氣虛弱,我用半個月解決患者半生痛苦。然而,患者的病痛有的治,中醫的“病”又有誰來治?

人活一輩子,吃五谷雜糧,感受風、寒、暑、濕、燥、火,總會生病的,是以就有了醫生。

中醫活了幾千年,現在它也“生病”了。人生病有的治,但中醫生病了,要怎麼治呢?

中醫就像一個遲暮的老人,不受人待見了,人們覺得它已經老掉牙,落後了,沒用了,更喜歡年輕的、漂亮的,看現在那個醫院不高大、明亮。

那中醫是怎麼一步步的衰落成這樣的呢?

中醫的衰落,原因有很多,但最關鍵的一條,是它失去了社會話語權。

老百姓對中醫的不了解,這就讓中醫失去發展壯大了民間基礎。

是以,我願盡我所能,通過文字,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中醫,認識中醫。盡管我的力量十分有限,甚至微不足道。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和大家聊聊痛風這個病。

有一個六十多歲的患者,他患痛風已經十年了。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左邊大腳趾腫痛。在後來,一直到腳踝也開始腫痛。

這期間肯定是治療過的,一些常用藥都用過一開始效果還不錯,但随着發作次數越多,時間越長,藥效就不明顯了,要吃更多才有一點效果。

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就改吃中藥,主要就是清熱利濕的。這并不難了解,因為痛風大多都是濕熱下注。但用時間長了,也沒什麼作用了。

有一次,因為遇到些事情,心情不好,也不管自己身體怎麼樣了,就喝酒。好在家裡人及時勸阻,喝的不多。

雖然喝的不多,但帶來的問題卻很明顯。他的整個左腳,包括腳踝開始發紅、腫痛,行走困難,之前的藥一點作用都沒有了。

患者實在受不了,就趕緊就醫。

見到患者時,他拄着拐,被攙扶着走來,見他患處皮膚暗紅,舌質淡白,苔白厚膩,脈象濡緩。說自己渾身乏力,什麼也沒幹,但就是很累。

我開了方子:蒼術,陳皮,厚樸,茯苓,黃芪、黨參,熟地,山藥,桂枝,附子,車前子,牛膝,澤瀉,甘草,。

結果,服藥十四劑後,腫痛消失,活動自如,而且經過一年的随訪,并無複發。

這個結果對于患者和我,無疑都是高興的。

那為什麼我這個方子就比他之前的有用呢?

先看患者,他脈象濡緩,說明氣血不足,不能充盈脈道,這叫正虛。舌質淡白,苔白厚膩,也說明了這一點,同時還有濕。

患者全身乏力、無故勞累,這是脾腎不足,氣血不能濡養全身導緻的。

一般濕熱下注的痛風,往往是舌紅苔黃膩,患處紅腫熱痛,皮膚發燙。這個患者的症狀并不相符,是以不能用清熱利濕的辦法。

患者年紀大了,脾腎虛弱,而脾腎都是體内代謝的中醫器官,代謝失常,使得體内濕濁不化,進入經絡,是以引發疼痛。

這類患者,就得調理脾腎,加強代謝功能,清除身體的垃圾。

是以,有蒼術、厚樸、陳皮,用來燥濕、行氣、健脾;茯苓能健脾燥濕;甘草能補脾益氣。

桂枝能溫經通陽,與甘草搭配有助陽複脈的作用。

附子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通行十二經脈,溫一身之陽氣。

熟地能補陰養血;山藥有補脾胃、生津養陰、補腎的功效。

澤瀉能利水、滲濕。

黃芪、黨參,能補氣補血,用來扶正。

當身體裡的濕濁代謝的差不多了,痛風自然也就好了。

中醫能治人的病,人也能治中醫的“病”。對于中醫,大家應該抱着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不必偏袒,也不要抹黑。

我的一生獻給了中醫,也獻給了患者,我并不後悔,反而驕傲。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醫,傳承中醫,将祖國的傳統醫學發揚光大。

痛風,是因為正氣虛弱,我用半個月解決患者半生痛苦。然而,患者的病痛有的治,中醫的“病”又有誰來治?人活一輩子,吃五谷雜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