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流傳這樣一張截圖:
一名二年級的男孩,在家從來不做家務,媽媽聯系老師,請求不要安排他搞衛生。
這究竟是愛,還是害,不言而喻。
許多男孩家庭的父母,總覺得“做家務是女孩的事”,習慣包辦,什麼事都不讓兒子碰。
結果呢,孩子幼稚園不會穿衣服,國小不會剝雞蛋,中學不會系鞋帶,大學不會疊被單……
甚至走進社會,也要别人讓着他,拒絕一切讓自己覺得辛苦勞累的工作。
這麼做,不會讓他變得更好,反倒害他因不适應社會環境而被更多人排斥。
像那個狀告父母的29歲“啃老族”小匡,從小嬌生慣養,事事被包辦。
長大後,他無心工作,便要求父母繼續撫養他到老,如果不同意,他就把父母告上法院。
這樣的鬧劇,背後折射出父母對孩子的溺愛。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以為養兒防老,一味護着兒子、不停滿足他。
不料助長了他的自私、懶惰和不思進取,毀了他的後半生。
溺愛,根本不是愛;被溺愛的男孩,隻會成為長不大的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