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冀州的人才很多都投靠了袁紹,公孫瓒為此深為擔憂,見趙雲前來歸附自己,公孫瓒嘲笑趙雲道:“我聽說冀州那邊的人士,都願意去投

作者:張承道國學

冀州的人才很多都投靠了袁紹,公孫瓒為此深為擔憂,見趙雲前來歸附自己,公孫瓒嘲笑趙雲道:“我聽說冀州那邊的人士,都願意去投奔袁紹,你怎麼就偏偏來我這裡了,難道這是迷途知返了?”

趙雲知道公孫瓒的心酸,要換别人肯定得恭維一番,可趙雲是個君子,不願曲意逢迎,便很實在地回答公孫瓒道:“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未知孰是孰非,唯從仁政所在,故來歸明将軍!”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現在誰好誰壞,我隻是追随有德之人,是以才來跟你處處看。從這話可以看出,趙雲素有家國情懷,希望可以找到德才兼備之人,一起還天下一個太平。

此時的劉備剛好也在公孫瓒的公司上班,劉備厚重,趙雲正直,兩人由此得以相知相愛。隻是公孫瓒一介武夫,殘暴好殺,驕奢淫逸,并不是一個可以誠心依靠的人主,劉備知道趙雲遲早是要離開的。

這天劉備聽說趙雲因為大哥去世了,向公孫瓒請了假期,準備回家治喪。劉備料想趙雲這是準備一去不複返了。于是連忙跑去送别趙雲。

臨别之時,劉備眼裡充滿着不舍,不知趙雲此去,是否還能回到自己身邊,趙雲自然也明白劉備的心思,于是握着劉備的手,意味深長地說道:“終不背德也!”

很多人看三國志,會以為趙雲說的這個“德”,指的是劉備的字玄德,其實這是誤解其意了。趙雲說的這個“德”是指道德的“德”,其中的意思就是想告訴劉備,我趙雲一生都不會離德而行,隻要你堅守正道,做個有德之君,我們一定還會并肩戰鬥的。

“終不背德”這句話,可以說是趙雲一生的座右銘,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當他放眼天下,發現隻有劉備最有仁厚風度時,便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劉備身邊,開始了一生的忠心跟随。

有些人老在讨論劉備為什麼沒有重用趙雲,又或者說替趙雲感到委屈,好像蜀漢五虎上将中,就屬趙雲官小,其實說這些話的人,都是不懂趙雲這句話的人,也不了解劉備對趙雲的認可是有多麼深刻。

對于趙雲來說,他是可以做到:“苟有利于國家,則可生死與共”的人,如果可以有利于天下,趙雲可以不計個人得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其胸懷之廣大,是遠非其他三國将領可以比拟的。

對于這樣一個遵從儒家聖訓的人來說,名利、财富和權位,從來都不會是趙雲追求的目标,是以後世那些替他感到委屈的觀衆,對趙雲的情感是好的。

但卻真的是不了解趙雲,對于趙雲來說,隻要對國家有利,對團隊有利,劉備安排他做任何事情,他都是心甘情願的,根本就不存在委屈之情。

如果趙雲地下有知,看到這麼些後人,老在給他打抱不平,心中也隻能是苦笑和孤獨了,世人大多欣賞的是他的勇猛,真正走進他心靈的則寥寥無幾。

至于劉備,當然是極為欣賞趙雲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趙雲才是劉備用得最放心的将領,因為趙雲不但武力超群,而且德智兼備,交給他任務幾乎都是最為艱難的,而趙雲也從來沒有讓劉備失望過。

比如兩人重逢于袁紹帳下時,劉備讓趙雲偷偷招募士兵,組建自己的團隊。趙雲接到指令後,在袁紹眼皮子底下,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隊伍。

自始至終,袁紹都不知道這支部隊的存在,趙雲做事的周密和機警程度可見一般,這要是換作張飛或關羽來執行,肯定是做不到如此程度的。

劉備在新野被曹操打得大敗潰逃時,趙雲為救阿鬥和甘夫人,跟大部隊離散了。在趙雲沒回來之前,有人對劉備說,趙雲恐怕已經往北歸降曹操了。

劉備當場拿刀指着這個人,堅定說道:“子龍不棄我而走也!”趙雲是不可能離開我的,說完不久,趙雲便帶着阿鬥回到了軍營。

劉備為何這麼堅信趙雲不會叛逃,是因為他知道趙雲是“終不背德”的,劉備對趙雲德行的認可是自然而然,無以複加的。

很顯然,對于這麼一個才幹、品德和性情都如此優秀的趙雲,劉備是不可能不重用的,經常把趙雲留在身邊任事,本身就是對趙雲最大的肯定和信任,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是以這也是為何當劉備去東吳會見孫權時,身邊帶的是趙雲,因為趙雲的智勇皆堪護衛之用,遇到事情其文武皆可獨當一面。

而當孫權妹妹在家驕橫跋扈時,劉備又讓趙雲來做管家,因為隻有趙雲,除了帶兵打仗,還能妥善處理家務,保證家人的安全。劉備的五虎上将中能夠做到家國兩用的人,恐怕也隻有趙雲了。

趙雲武藝超群,仁義愛國,德才兼備,一生唯善是舉,終不背德,當為一代國士,儒雅之将。劉備修德以待趙雲,感其忠誠,盡其才能,引之為心腹近臣,兩人相知始終如一,亦不失為一代君臣佳話。

冀州的人才很多都投靠了袁紹,公孫瓒為此深為擔憂,見趙雲前來歸附自己,公孫瓒嘲笑趙雲道:“我聽說冀州那邊的人士,都願意去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