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積極防禦戰略就是中國“不開第一槍”嗎?不是這樣了解的

作者:包明說

态勢和技術的變化表明,中國積極防禦戰略的概念和實踐,可能會靠攏美國式的“預防性打擊”。

最近,設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釋出報告,說态勢和技術的變化表明,中國積極防禦戰略的概念和實踐,可能會靠攏美國式的“預防性打擊”。《南華早報》為此進行采訪,提到一種說法就是把積極防禦了解成“不開第一槍”。但是,從任何中國官方檔案當中,都找不到“不開第一槍”的明确表述。最接近“不開第一槍”的,大概是著名的十六字方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從來沒有人說過,這個“犯”字就一定是火力打擊。到底什麼情況算“人犯我”,解釋權完全是掌握在我們手裡的。

積極防禦戰略就是中國“不開第一槍”嗎?不是這樣了解的

如果是在農業和工業化時代,這個“犯”字很容易了解,一方向另一方發動火力襲擊,或者派軍隊進入了另一方的轄區,那當然就是進犯了。但是在資訊化時代,情況要複雜得多。用電磁波探測或者幹擾對方,算不算進犯?用黑客手段破壞對方網絡資訊系統,算不算進犯?

美國長期在地理空間、電磁空間和虛拟空間,侵犯中國的利益。大家看得見摸得着的,就是美國偵察機長年在中國近海進行偵察監視活動,美國海軍艦隊在中國沿海周邊頻繁進行軍事演習演練,2001年還導緻了震驚世界的南海撞機事件。至于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電子偵察、網絡間諜活動,那更是時刻都在上演。如果把這些行為都認為是“打槍”,那中國已經有充足的理由和美國開戰了。但是中國出于戰略全局的考慮,一直保持着克制和忍耐。

其實,對美國保持克制的國家遠不止中國一個。是以,美國人發明了一個詞叫“灰色地帶”,就是介于戰争與和平之間的一種狀态。那這個灰色地帶是不是就任由美國軍隊、美國政府和美國颠覆勢力折騰呢?當然不可能。其實,他們非常心虛,尤其是在面對中國的時候。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奉行“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按照中國權威機構的解釋,中國積極防禦的軍事理論展現的是:戰略上後發制人,戰役戰鬥上積極主動打擊敵人,攻防結合,充分準備的原則。也就是說,隻要我們認定在戰略上受到了侵犯,就可以主動發起戰役戰鬥行動。沒有什麼規定,要求解放軍必須先挨一槍、挨一炮,才能還擊。這就是美國一方面不停地挑釁、一方面又忐忑不安的原因。

積極防禦戰略就是中國“不開第一槍”嗎?不是這樣了解的

過去,美國在西太平洋、北韓半島都保持了很大的軍事優勢,解放軍用正常手段實施反擊受到的限制比較大。是以,也養成了美軍的嚣張氣焰。最近十幾年來,随着解放軍新裝備的不斷推出和火力打擊能力的快速提升,西太地區的軍事平衡迅速向中國傾斜。而美國因為深陷反恐戰争的泥潭,加上國内經濟的衰退等一系列問題,使得美軍在亞太地區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特别是在解放軍的火箭軍面前,美國的傳統軍事優勢基本上都化為了烏有。

美軍是不敢放棄戰略進攻态勢的,如果放棄,那就等于是對中國認輸,苦心經營的亞洲格局就要全面崩潰。然而,保持戰略進攻态勢,就是“犯人”,就有可能觸發解放軍在戰役戰術層面主動發起的報複行動。更何況,美軍經常在台海、南海打擦邊球,解放軍随時都有理由收拾美軍。以今天中國的正常軍事實力,一旦中國決定“我必犯人”,後果絕對讓美軍吃不了兜着走,把他整個西太駐軍和東北亞駐軍打垮打癱,也是做得到的。

美國擔心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的核力量。按照美國國防部的說法,到2030年,解放軍火箭軍可能擁有1000枚核彈頭,遠遠超過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提出的350枚核彈頭數字。美國擔心,如果中國主動發起核戰争,世界就毀滅了。然而,中國的核戰略才是真的“不打第一槍”。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中國就明确表示,遵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也就是說,人家不用核武器襲擊我們,我們就不會用核武器實施反擊。

積極防禦戰略就是中國“不開第一槍”嗎?不是這樣了解的

美國方面的所有這些糾結,展現了它近些年來,在戰略研究上的重大誤區,中國官方正式釋出的表态,他不願意看也看不懂,一定要自己去鑽牛角尖。走進了死胡同之後,居然還要抱怨中國的軍事戰略不透明。一旦引起嚴重後果,那就隻能怨他自己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