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作者:書本家

蕭伯納曾說: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着甜蜜的愛。

誠然如此。

家,是每一個人的軟肋,有些珍貴的感情,隻藏在家裡。

正如,最近正在熱播的《人世間》,它講述了一戶周姓人家三代人在近50年時間内所經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他們雖然生活并不富裕,每個人都經曆過生活不同的苦難,但好在父母恩愛,兄弟情深。

然而細細回味,卻發現其背後居然隐藏着這樣一個道理:原來愚笨的孩子真的是來報恩的。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老周家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周秉義,女兒周蓉和小兒子周秉昆。

周秉義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從小讀書就好,在恢複聯考的那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學哲學系。

用周秉義的話說,“簡單說就是全部學科之母”。

可想而知,他有多麼的優秀。

畢業後,他從國營大廠的一把手,再到中央機關的職員,一生風光無限。

在畢業前夕,他也曾想過要回老家做一個普通教師,侍奉自己的老母親。

但注定,他的追求和夢想,将他推向了光明的未來。

二女兒周蓉和哥哥周秉義一樣,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滿腔抱負和理想。

她和周秉義同一年考上的北京大學,後來還成為了大學教授。出國後,更是捧書而讀,執筆而寫,當了作家。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即使婚姻不順遂,但在事業上她也算是成功的。

她也曾為了媽媽為她織的紅毛衣而感動,哭着說要陪在母親的身邊。

但是,這樣的孩子,終将有她的抱負和理想,也有她的堅持和執拗,不可能一直兒孫繞膝。

和哥哥姐姐相比,三兒子周秉昆隻有國小文憑。

從小讀書不拔尖,看上去又比較憨厚老實,是媽媽口中的“老疙瘩”。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他沒有哥哥姐姐遠大的抱負,但他的善良仁義也是哥哥姐姐比不上的。

憨厚的秉坤雖然不像哥哥姐姐一樣,能給父母争面子,但是當母親癱瘓在床時,隻有他鞍前馬後地侍奉、忙前跑後地照顧。

愚笨的他,更像是來報恩的。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很多父母在看了這段劇情後,有感而發:

“我這麼辛苦培養孩子,結果孩子去國外了、有出息了,等我來了誰來陪我呢?”

“還是别把孩子養的太優秀了!”

“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他們成功,做父母的不也光榮和驕傲嗎?”

誠然,無論孩子有多麼優秀,最讓父母晚年感到慰藉的孩子還是周秉昆。

這一幕讓很多父母都唏噓不已。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面對已經有能力去飛向遠方的孩子,他們已經不再需要和依靠父母,而細數着不斷增多的白發和細紋,面對的是晚年的孤獨感。

湖南有一位老奶奶的視訊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論。

她在視訊中,獨自訴說着自己的孤獨:

太孤獨了,一個人。

我辛苦了一輩子,女兒去美國了,兒子去廣州了,有八個孫子,可他們為了生計、為了家庭,都不在我的身邊。

可是,我現在一個人,好孤單啊。

短短幾句話,道盡了一個老人的心酸和無奈。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她期望得到子孫陪伴,又不得不因為現實而了解兒女們的選擇。

去年5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公布。

大陸人口達到14.17億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2.64億人,占了18.4%。

這意味着,全國其實有很多空巢老人留守在家。

像周媽媽一樣,看着自己培養的孩子擁有如此優秀的成績,她是自豪的。

但又有多少的“周秉昆”,能陪在父母的身邊呢?

是以,大多數的父母選擇獨居,還兒女自由。

他們操勞了大半輩子,他們不輕易将苦告訴子女,他們心裡子女永遠在第一位。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如今,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将過多的希望和期許寄托在孩子身上。

“還是别把孩子養的太優秀了!”成為了一句戲言。

每一個父母似乎都在鉚足着勁雞娃,哪怕資質平平也要想盡辦法讓他出人頭地。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可他們都忽略了,每一個孩子都有差異性,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隻有一條出路。

曾聽過一個校長的一段話,至今印象深刻:

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慢慢養。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沒有資質的孩子是來報父母恩的。

因為讀書特别好的,将來會去美國、英國、加拿大,見面隻能靠視訊,讀書沒資質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

說到底都别羨慕别人家有什麼樣的兒子或女兒,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過強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

确實如這位校長所言。

無論自己的孩子是天賦過人如周秉義也好,亦或是資質平平如周秉昆也好,學習并不是衡量他好與壞的标準。

培養一個孩子,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應該根據孩子的差異性,選擇合适的方式。

你知道王安石的《傷仲永》嗎?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那是一個關于神童方仲永的故事,他從小天資聰慧,5歲能作詩,甚至能出口成章。

然而最終,他卻淪為一個普通人。

即使是神童,沒有選對正确的教育方法,誰能說未來就一定能出人頭地?

即使現在看着偏科、落後的孩子,隻要選對了教育方法,誰能說未來就不會幸福順遂呢?

《人世間》告訴我們,哪怕是周秉昆,隻要熱愛生活、善良孝順,他就是一個好孩子,是一個成功的人。

比《人世間》更讓人淚目的,是隐藏在背後的真相…

不要因為孩子聰慧,而忽略後天的培養,也不要因為孩子愚笨,就忽略他其他的優點。

直視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才是教育之路最好的開端!

END

你看過《人世間》嗎?評論區聊聊你看完這部劇的感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