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力壓比亞迪勇奪全球第一,到虧損百億,北汽新能源隻用了5年!

5年的時間,能夠改變什麼?可以讓特斯拉成長為年銷百萬輛的新能源車企,也可以讓比亞迪迅速崛起為全球第二的新能源巨頭,但是也可以讓一家車企從風光無限到跌下深淵。

與比亞迪和特斯拉的春風得意,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北汽新能源(現隸屬北汽藍谷)。在2017年,它還是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第一的車企,純電車型的銷量突破10萬輛,并且連續七年拿下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年銷量還高達15萬輛。

從力壓比亞迪勇奪全球第一,到虧損百億,北汽新能源隻用了5年!

但是北汽新能源在2020年情況急轉直下,年銷量為2.59萬輛,同比減少82.8%。2021年,也隻拿到了26217輛的銷量成績,2020年,其全年虧損達到了60億元,2021年北汽藍谷預計虧損48-53億,兩年虧損超百億。北汽新能源為什麼說垮就垮了?

銷量集中在B端市場

長期以來,北汽新能源在B端市場擁有很高占比。有知情人士透露,70%的車都賣給了B端市場,依靠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北汽新能源在過去幾年确實拿到了銷量亮眼的成績。再加上當時,新能源的補貼金額較高,一台新能源車的補貼(國補+地補)往往有大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北汽自然能夠賺取較高的利潤。

從力壓比亞迪勇奪全球第一,到虧損百億,北汽新能源隻用了5年!

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網約車市場和計程車市場的需求陷入了停滞,導緻北汽新能源的車型,在B端市場賣不動了。而在C端市場,北汽新能源的車型缺乏市場競争力,面對比亞迪、長城、奇瑞甚至造車新勢力節節敗退,銷量暴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低端失速,高端未穩

目前北汽新能源的車型,以EC、EU和EX三個系列為主,但是大多數都是低端車型,目前EU7的優惠幅度達到3萬以上,EX3的優惠幅度在2萬元左右,而EX5更是能給到超過5萬元的讓利,不過即使有如此高的優惠幅度,北汽新能源的産品在市場中的銷量也并不盡如人意,銷量要遠遠落後于比亞迪、五菱、長城等車企。

而在高端車型方面,北汽新能源推出了極狐品牌,雖然背後有華為、麥格納、甯德時代在内的多家“大佬”支援,還搭載了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但是從資料上來看,極狐兩款車型在2021年一共賣了4993輛,還不及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一個月的銷量。

低端不走量,高端沖不上去,導緻北汽新能源上下失守,舉步維艱。

從力壓比亞迪勇奪全球第一,到虧損百億,北汽新能源隻用了5年!

缺乏核心技術

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雖然在新能源領域布局較早,但是一直缺乏核心技術,旗下的低端車型,多為油改電車型,續航弱,虛标嚴重,駕駛感受一般,在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互聯方面,也沒有表現出亮點,反觀其他品牌,比亞迪有刀片電池和e平台3.0等核心技術,蔚來主打科技和服務品質,理想ONE通過六座增程式奶爸車錯位競争,小鵬的自動駕駛技術體驗出色,并且是已經量産上市的。而北汽的純電車型并沒有表現出有什麼獨特的産品亮點,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至今還未傳遞。說到底,核心技術才是第一生産力啊,而北汽最缺的就是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

從力壓比亞迪勇奪全球第一,到虧損百億,北汽新能源隻用了5年!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北汽新能源從當時的全球銷量第一,淪落到了如今年銷不過2萬輛,年虧損超過50億,北汽為我們非常生動地演繹了,什麼叫做不進則退,背靠着奔馳、現代等汽車品牌,北汽多年以來卻不思進取,一直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逐漸落敗,并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北汽還不能抓住新能源這波浪潮,等待北汽的結局,可能隻會是下一個華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