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OMO技術賦能!雙側乳腺癌患者重獲新生

TOMO技術賦能!雙側乳腺癌患者重獲新生

螺旋斷層放療(TomoTherapy)的精準放療技術。

紅網時刻2月8日訊(通訊員 彭璐 郭戈楊)“醫生,我的兩側乳腺都要做放療,還有希望嗎?”近日,來自浏陽的39歲患者楊女士心急如焚地詢問湖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胸部放療二科副主任胡英教授。據了解,楊女士是一名雙側乳腺浸潤性癌患者,伴雙側腋窩多發淋巴結轉移,術後又出現惡性良性腫瘤胸骨局部轉移,這樣的情況十分危急,幸運的是,借助湖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螺旋斷層放療(TomoTherapy)等新技術的普及與開展,許多類似楊女士這樣的患者又重新找到了希望。

據統計,2020年,全球女性癌症患者中,乳腺癌超越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死亡率位居第五位,其中約0.7~3.0%的患者為同時發生雙側乳腺癌。 根據既往臨床研究和指南的統計與推薦,放療能降低70%左右局部複發風險, 5年複發率也将降至5%以下。

傳統的乳腺癌放療模式采用二維切線野照射或正常适型調強放療,對于單側乳腺癌的治療,可以基本達到劑量分布要求。但對于同時雙側乳腺癌,因其靶區範圍大,如何在保護正常組織的前提下,給予所需靶區足夠的治療劑量,一直為乳腺癌術後放療的難點。

“楊女士不但要同時照射雙側胸壁和淋巴引流區,還要給予胸骨轉移竈同步推量,轉移竈劑量比一般術後放療劑量高出20%以上,同時還要保證緊鄰其後的心髒、肺的受照射量在正常耐受範維内,是以比正常的雙側乳腺癌的術後放療難度高得多。”該院胸部放療二科副主任胡英教授表示。

于是,胡英教授帶領郭戈楊副主任醫師、王勇主治醫師等團隊成員,在充分評估楊女士預期生存、淋巴結轉移情況、胸骨骨轉移竈範圍,心髒、肺等正常器官形狀及體積的基礎上,為她精準設計了照射靶區,并給予合适的術後放療劑量及胸骨轉移竈追加劑量,同時雙肺、心髒、脊髓等正常器官,均嚴格按标準進行限量,控制在安全範圍内。通過與實體師、放療技師三方面溝通合作,采用先進的TOMO技術,最終設計出劑量均勻又與照射靶區高度一緻,如手術刀般精準的放療計劃。

最終,楊女士順利完成28次放療,療效滿意,未發生明顯放射性皮膚粘膜反應、放射性肺炎等急性放射性損傷,目前病情穩定,遠期療效進一步觀察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