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隻要幫我殺掉我全家,每個人頭我給你二十萬。”

誰敢相信這句駭人聽聞的話居然出自一個年僅十八歲的中學生

2013年,河南18歲高三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而姐姐臨死仍鎖門護弟弟,全家僅剩母親幸存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到底是怎樣扭曲的心理,讓這個年僅十八歲的少年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親人?

據悉少年屬于計劃生育時超生的孩子,是以一出生就被送到鄉下,在鄉下過了一段苦日子才接回親生父母身邊,也許是對為一的兒子的愧疚,少年回到父母身邊後得到了極盡的寵愛

但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父母能想到的補償方法就是給錢

後來進入青春期,少年迷上了遊戲,學習成績開始下滑,此時父親也不再像以往那麼寵愛他,平時家裡的話題都是怎麼提高成績,要靠什麼樣的大學,這在無形中也少年增添了壓力

但誰也沒想到,平時乖巧的兒子,會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買兇弑父殺姐,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面對青春期叛逆

需要良方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近日在節目《導演請指教》中,“朱朝陽”榮梓杉和影後惠英紅的《五行書院》觸動了無數父母,一個被誤以為是染上網瘾的少年,被母親送進所謂的少年改造的書院,最終孩子是改造好了,但也還給家長一個時刻“瑟瑟發抖,六神無主”的孩子

這是用當年豫章書院事件改編的真實短片,當年打着國學改造幌子的豫章書院,現在看來像極了慘無人道的斂财手段,電擊,小黑屋,棍棒,緻使一個個青春期孩子最終無助妥協,而這些心理創傷有些孩子需要用一輩子去治愈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湖南衛視曾經的王牌節目《變形計》,叛逆主人公子與山村懂事小大人互換一周的生活,最終完成叛逆少爺開始懂事感恩,山村孩子回村後為理想努力學習的轉變,被稱贊為一檔良心綜藝,甚至讓很多為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頭疼的家長直呼找到了方法

但當劇本的出現,城市主人公變身網紅,山村孩子嫌棄貧窮的家鄉,人們才慢慢發現良心綜藝不過是資本斂财的手段

而這不禁讓我們思考:

面對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是否真的毫無解決辦法?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父母常說原本聽話的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什麼事情都和自己對着幹,孩子開始沉迷網絡遊戲、厭學辍學、離家出走、早戀叛逆、習慣不良、性格缺陷、暴力傾向、心理偏差等各種讓家長的頭疼的問題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人?

馬斯洛心理需求理論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5個層次,在滿足生理與安全的需求下,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追求歸屬感的需求,他們需要往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原本很聽話,一夜之間變得完全不一樣的主要原因

孩子在向上發展,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開始産生自己獨立的想法和觀點,他們會用自己的視角來看世界,對父母也不再是言聽計從,甚至是挑戰父母的權威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探索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開始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那麼他的好奇心也會是以不斷增強,加上現在網絡和社會的資訊沖擊及不良誘導的增多,曾經父母說的不可行的行為,慢慢就有了第一次嘗試,第一次打架,抽煙,紋身,醉酒,談戀愛,再加上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判斷能力不強,這些嘗試往往會變成無止境的,沒有法律與道德界限的

歸屬需求使孩子更難做出正确的選擇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将不再僅僅需要父母的心理需求,他們開始尋求更多親密關系的需要,需要更多社會關系的認可與尊重

當身邊的同學朋友開始完成第一次嘗試時,一個孩子的好奇心是壓制不住的,孩子受到同學的影響隻是時間問題

更讓人擔憂的是,哪怕孩子可能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但為了取悅同伴,滿足同伴需求的心理,而不得不再做出一些破格的舉動

這些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往往是孩子無法獨自解決的,這也導緻了孩子的内疚與無力感,甚至是自我懷疑

當對生活失去控制,便剩滿地”瘋狂“

當訴求得不到滿足,當愧疚到了極緻,孩子可能一下子從試探生活到突然感覺對生活失去了控制,此時孩子會做出瘋狂甚至失控的行為來宣洩自己對外界的反抗

孩子開始離家出走,夜不歸宿,甚至違法犯罪傷害自己

可怕的是當孩子失控的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時,孩子會誤認為這些行為是正确的,用這些行為來獲得認同感,以至于這些行為會瘋狂的發生,直到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變化

01 改變溝通方式,理智對待孩子的情緒變化

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多父母還未能從原有的溝通方式中轉變過來,還是通過指令來讓孩子”聽話”,理所當然的認為如果孩子不聽話就采用揍他一頓,隻有父母夠強勢夠嚴格,孩子就一定會聽自己的

但父母忘了孩子自我意識覺醒,這種指令式,絕對權威的溝通方式,隻會引起孩子的情緒反抗,也使得親子之間的溝通毫無效果;哪怕孩子一時半會被父母壓制住了,但孩子的内心是有怨言的,如果長期不能得到釋放就會産生心理問題,進而導緻更大的放縱行為

父母需要更新溝通方式,不能一味地壓制,而是學會尊重孩子的表達權

在平時溝通時,多注意孩子的情緒細節

當與孩子溝通時,孩子突然反應激烈,那麼此時談話中的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辯駁時間;如果孩子突然閉口不語,應該尊重其沉默的權利,但也顯示自己的無奈,更不是“咄咄逼人”。

同樣,家長可通過觀察中斷的節點,來分析自己哪些表達方式激起了孩子的反感,在下次的溝通時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最終尋找到一個理智溝通的橋梁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02 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适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進入青春期,孩子會通過自己擅長的事情來獲得關注

每個孩子的個性愛好都應該得到充分的發展,青春期作為孩子生理心理都高速發展的階段,是培養個性愛好的最好時機。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孩子有自己喜歡的愛好,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适度的玩樂同樣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

而一個經常獲得表揚和鼓勵的孩子,在長大後能夠極大拒絕自卑心理的産生。

很多父母會采用打壓式的教育,認為隻有在家裡把孩子的自尊打碎了,在外面才能堅強;但往往忘了要教會孩子的是如何建立自尊心,如何建立自我認同感;家庭打壓較多的孩子,往往獲得價值感是從别人口裡擷取的,不能從自己身上獲得價值感

當然表揚之是以有價值是因為它的稀缺,當表揚變得泛濫也就沒有意義了。是以我們講的是适度表揚,不是什麼事情都要表揚,不是動不動就表揚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03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建立家庭規範

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叛逆行為就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有接近失控的狀态。往往這種情況的産生是在青春期之前就已經埋下伏筆了,隻是家長并未注意到

青春期之前,孩子并未感到幸福的家庭氛圍,父母經常當着孩子面吵架,母親經常指責父親的所作所為,家長經常性抱怨生活甚至遷怒到孩子;又或者說家庭毫無規範,父母就不怎麼管理孩子,想着小時候自己稍微動一下手,孩子就會聽話,也就對孩子的行為無所謂了

很多當代年輕人談到不結婚的原因,有一點就是在原生家庭中沒有感受過溫暖的愛意,感覺婚姻就是湊合,那又何必要去結婚

不幸的家庭氛圍,沒有規矩的家,在青春期之前都在滋養孩子對抗世界的心理,是以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的行為開始失控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必然少不了優秀家庭背景的支撐,而優秀家庭背景指的不是家族的權勢有多大;優秀的家庭指的是良好的家風和幸福的家庭氛圍,在幸福的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幸福感比較強,而有家風的家庭也能教會孩子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在本質上講,青春期叛逆行為瘋狂的背後往往是家庭的不和諧,家不像家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04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不是唠叨

很多青春期的家長,會說“自從孩子進入青春期,一件事情反複強調,但孩子就是不肯改過來,我也想很有耐心,可是孩子反複無常的行為自己真的很惱火”

有沒有想過,小時候你唠叨不是因為唠叨到孩子聽進去了,而是孩子還小,害怕,沒有反抗意識,但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反抗意識就變得異常強烈,唠叨反而成了親自沖突爆發的導火索

面對比較叛逆的孩子,父母不要用唠叨的方式和孩子硬碰硬。在這些孩子面前,父母更應該放低姿态,放下唠叨,創造一個和孩子平等對話的環境,先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他的敵人,而是他的隊友,是幫助他解決問題的隊友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更多的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自己的經曆來表達自己和孩子曾經是一樣的,有同樣的問題,同樣的困惑,也曾經做了不少錯事,讓孩子感受到你們是站在同一陳營,進而産生共情力,但僅僅共情還不夠,我們的目的是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

是以當孩子願意聽你的時候,才是動之以理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05 發現自己的不足,言傳身教

很多時候,家長要求孩子應該怎麼樣,但自己卻做不到,那麼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沒有說服力的;你希望孩子犯錯了能誠實面對,但自己卻從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是誤解孩子時,一句道歉都沒有,又怎麼能讓孩子信服你;你希望孩子要努力學習,卻在孩子面前宣揚自己是如何投機取巧的;你希望孩子說到做到,自己卻對孩子随意承諾,轉頭就忘。有時候孩子的行為也是在一點點從父母身上學來的

而正是這一點一滴消耗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權威,試問誰會信服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父母

減少孩子叛逆行為的首要是父母要言傳身教,發現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站在至高點指責孩子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從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論來講,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不可避免的,可怕的不是孩子的叛逆行為,而是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父母無計可施,無可奈何,甚至任由其發展。相信父母的努力能夠讓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

18歲學生花60萬雇兇弑父殺姐,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