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教孩子是難題,簡·尼爾森博士提出破解思路,孩子心安成長更快

管教孩子是難題,簡·尼爾森博士提出破解思路,孩子心安成長更快

當過父母的都知道,在家庭教育中如何管教孩子是個不小的難題。事實上,我們很多父母所抱怨和頭疼孩子身上的種種問題,大都和父母采取了錯誤的管教方式有關,隻是我們很少意識到而已。一旦管教出了問題,親子之間的關系也必然會變得不再和諧。

那麼,怎麼樣的管教方式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呢?

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博士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他提出了四個管教孩子的标準:

1.我們所采取的管教方式是不是長期有效?2.在解決孩子問題的過程中,是不是做到了既尊重孩子的感受,同時也尊重我們家長自己的感受?3.我們的管教方式是不是能夠幫助孩子産生價值感和歸屬感?4.我們的管教方式能不能幫助孩子學到良好的社會技能(比如與人交往能力等等)?

我們從以上四個管教孩子的标準中不難發現,尊重彼此之間尤其是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這兩點是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一言以蔽之,就是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

01 父母要接納、了解并認同孩子,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

教育心理學家們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心理安全感和面對困難的底氣,都來自父母對孩子的無條件接納。

換言之,一個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他在面對成長過程中的任何問題時,都能自信滿滿。

但遺憾的是,不少孩子的這種心理安全感和底氣都被父母無意識地否定給打得“遍體鱗傷”。

說到這裡,估計有很多父母心裡會“不服”,他們覺得自己不敢說最愛孩子,但絕對不會在言語上去傷害孩子。但事實是,帶着一種善意和為孩子好的想法的我們,往往很難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會在日常言語上傷害到孩子。

管教孩子是難題,簡·尼爾森博士提出破解思路,孩子心安成長更快

比如,當孩子對爸爸說:“媽媽整天唠唠叨叨,簡直是煩死了。”爸爸的回複可能就是:“你媽媽唠叨還不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孩子不想報校外補習班,媽媽可能對孩子說:“你看看你自己,現在成績這麼差,和我們隔壁的學霸相差了十萬八千裡,再不去補課,看你怎麼辦!”

……

類似這樣的場景我們是不是感覺很熟悉?這其實是大部分父母跟孩子之間常見的對話方式。

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要把孩子當作一個人格平等的個體看待,在孩子面前總是習慣以大人的身份自居,以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他們身上的問題,卻沒有去真正回應他們的真實想法。

顯而易見,在親子之間的溝通上将出現巨大的鴻溝,如果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方式跟孩子溝通,沒有做到接納、了解并認同孩子,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并沒有真正得到父母的了解,久而久之,就有可能産生厭學情緒和逆反心理,親子之間的關系也會是以出現裂縫。

管教孩子是難題,簡·尼爾森博士提出破解思路,孩子心安成長更快

02 父母接納孩子時,要把握好兩個重要次元

父母在接納孩子時,要把握好以下兩個重要次元。

1.接納孩子的真實感受

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說,不管是學齡前還是學齡後的孩子,他們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關注,獲得一種價值感和歸屬感。

當孩子出現了成長教育問題時,作為父母,首先應該關注并接納孩子的真實感受,在這個前提下,父母再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因為父母接納并認同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在心理上就不會去抗拒父母,反而會敞開心扉、主動去親近父母,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都能得到有效解決,此舉也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變得更加融洽。

管教孩子是難題,簡·尼爾森博士提出破解思路,孩子心安成長更快

2.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

每個孩子都非常期待父母對自己的呵護和接納。父母給予孩子的每一次接納,都會讓他們的安全感多一分。

良好親子關系的前提是父母無條件地接納孩子,這樣才能赢得他們的信任。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降低我們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很多時候對孩子的不接納,正是由于我們将期待值設定得過高。當父母對孩子抱着諸如要考班上前三、考上名校等過高的期望值時,孩子由于能力上的不足而達不到我們的心理期望值,我們自然就會失去正常心态,難以做到接納孩子。而要改變這種狀況,隻有降低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當孩子輕裝上陣,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反而會成長得更好。

其次,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去橫向比較。如果我們習慣于把孩子與他人進行橫向比較,就會讓孩子“陷入”到一個可怕的“競争”小圈子而不可自拔,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讓孩子去和過去的自己去比,隻要孩子超越了過去的自己,就是進步!當無數個小進步累積起來,就組成了大進步,孩子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成長。

管教孩子是難題,簡·尼爾森博士提出破解思路,孩子心安成長更快

結語

我們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等同于是給孩子一個内心深處的安全感。

我們如果能夠接納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那麼,我們就和孩子真正建立了一種彼此信任的親密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隻有我們跟孩子建立起一種彼此信任的親密關系,孩子才願意接受我們的管教,他們才能心無旁骛地投入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