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朋友隻住得起房車,要結婚嗎?

男朋友隻住得起房車,要結婚嗎?

住進房車,對于被房子規訓的現代人來說,充滿了冒險與挑戰。

當北漂将房車作為一種長期生活方式,房車更多關乎的,是如何低成本、有尊嚴地在這座城市生活。

北漂演員馬率如今住了9個月房車,他是這個群體裡挺過來的少數人。即便如此,結完婚的他,仍然面對諸多質疑:房車生活,真能省錢嗎?自己還能在房車上堅持多久呢?

微乎其微的浪漫時刻

2021年12月末的北京,白天的最高溫度為零下7攝氏度,馬率在房車靠窗處燒了一鍋開水,是用便攜式卡式爐燒的。他坐在窗邊,一團團白霧被鍋蓋釋放了出來,他習慣性地搓搓手,把手靠近這團白霧。這是他冬天偏愛的取暖方式,通常搭配柴油供暖機一起,保持室内的溫暖與濕潤。

馬率的房車有個大窗戶,買它時,他就看中了這點——一轉頭就能看到窗外房車營地的樹景。冬天,他在窗邊一坐就是一下午。

2021年夏天,他把房車開去了山東威海,停靠在一片沙灘上。透過那面窗,馬率看到過碧藍的大海、橙紅的落日,睡在房車裡還能聽到海浪拍打的聲音。心情好時,馬率就穿一條泳褲,徑直紮進海裡,或者去爬爬山坡,俯瞰整座城市。但這樣的浪漫時刻,在馬率的房車生活裡微乎其微。

采訪當天,即便開了柴油取暖、燒了鍋開水,還得提防從小縫裡鑽進的涼風。前幾天,馬率房車車頂的玻璃不知什麼原因掉了,隻留下一塊蓋闆,風很可能就是從那鑽進來的。

溫度表被馬率貼在房車的中心區域,不管身處房車哪一區域,幾乎都能一眼看到它。房車的保溫與耐寒性都比房子要差,關注房車的室溫極為重要。2020年11月,北京初雪那天,他一大清早就被凍醒了,空調關停,房車的室溫驟降到零下。

他爬上房頂一看,發電“主力”——太陽能闆被覆寫上一層厚厚的積雪,發不了電,也供不上暖。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柴油供暖機也出了問題,找來修車大哥也修不好。

當時他唯一能求助的,是那台靜音發電機——這種發電方式效率低,常用于應急。實際情況中,1小時至多能給房車加1度電。發電效率跟不上供暖需求,等待柴油供暖機修好的3天裡,他沒少挨凍。

男朋友隻住得起房車,要結婚嗎?

夏秋季節,演員馬率基本在房車外活動,還會邀約朋友。(圖/ 馬率)

不過,哪一種取暖方式都有短闆。據馬率介紹,柴油供暖,供暖3小時才燒1升油,“是成本效益最高的供暖方式”。但冬天平均6小時的供暖時長,讓他那個10升柴油桶很快就見底了。而且柴油供暖一到晚上必須關停,否則容易出現安全隐患。長時間開空調則對電量損耗非常大,也會讓這個小空間的空氣更幹燥。

寒冷的考驗還來自方方面面。一到12月,馬率房車裡的水管就凍裂了。理想情況下,房車水管隻要接入水源,室内就可滿足飲用、洗漱、上廁所等用水需求。但大部分時間,尤其是冬天,馬率不得不在車外完成所有用水需求。隔一陣兒,馬率就得跑一趟車外的公共廁所。他每天的洗漱、生活用水,也都依賴這個廁所。

冬天跑進跑出,想長時間保持暖和就更難了。洗澡也是房車生活的一大麻煩事。之前,馬率特意去健身房連續辦卡,洗澡就是一大目的。

不過,寒冷并不是最難克服的,高溫的夏天才是無情的電力殺手。一入夏,每天基本都在二三十攝氏度的高溫,“我這個房車基本就曬透了,不開空調根本沒法兒過”。夏天總有那麼幾天,房車的電力系統完全跟不上,房車停電、停空調、停冰箱等,是馬率最難熬的幾天。

馬率還要對抗房車生活的不确定性,前幾個月,他的房車陸續停過十幾個停車場——大部分在北京房山與浙江橫店,還停過上海、江蘇鹽城、山東青島跟威海等地。一次在鹽城,馬率錯過把車開進當地景區停車場的最晚時間,隻好把車停在景區一個農戶家門前。當晚,馬率度過了無水、無電供應的一晚。

意外與驚喜,往往接踵而至。第二天早上6點,馬率一聽到戶主起床的動靜,就跟着起來了。他開始跟戶主攀談起來,很快,戶主同意他進屋洗澡,還給他準備了一大碗面。那天早上,他倆在桌上對坐,馬率吃起面,兩人聊了許久。

很多時候,馬率還不得不對抗房車外的噪音、房車内的大小零件故障、搬家途中的障礙,以及他的拖挂式房車如何與前車挂靠等狀況。

房車,是北漂的更好選擇嗎?

馬率是最适合住房車的那類人,他是個演員,不坐班,工作地點也不定,一出差就是幾個月。大半年時間,他都在各個劇組拍戲,其他時間就在各個地點面試、接接廣告等。

馬率身高1.8米左右,一身腱子肉,生活簡單,也能吃苦,知道怎樣點到十幾塊錢的麥當勞套餐,也能訂到幾十塊錢一晚的溫泉床位。他是山東人,自來熟、健談,遇到突發狀況也肯動腦筋。這些特質,都是無形的房車生活準入門檻。

選擇住房車,馬率是為了解決一些很現實的難題——他在北京租了10年房,在朝陽區租一個單間,每月平均房租4500元。入行10年的他,基本放棄了收入暴增的可能,節流才更實際。他長時間外出拍戲,外地住宿花銷與北京出租屋空置,也是個問題。還有,試戲地點離居住地太遠,也是他長久以來的痛。他之前住在朝陽區,偶爾要去房山區試戲,單程通勤距離就要三四個小時。

搬進房車後,一旦要外地拍戲或遠距離試戲,馬率就開着房車舉家搬遷。

租房劃算還是住房車劃算?馬率算了筆賬:在北京朝陽區整租一套“老破小”,一年固定租房花銷至少5萬元,這個價格每年還在上漲。他買一輛國産拖挂式房車,也就10萬元。一輛拖挂式房車的使用壽命,通常有15年。

男朋友隻住得起房車,要結婚嗎?
男朋友隻住得起房車,要結婚嗎?
男朋友隻住得起房車,要結婚嗎?
男朋友隻住得起房車,要結婚嗎?
男朋友隻住得起房車,要結婚嗎?

冬天,馬率房車的外景與内景。(圖/ 舒少環)

每月住房車的花銷不大:固定停車費300—900元,還碰到過不收錢的停車場;固定燃油、充電費各幾百元;買的健身房月卡,隻要100多元。馬率10年來月均房租花銷4500元,中介費、水電費、家裝費等約6萬元,總計花費近60萬元。

如果早10年住房車,買國産拖挂式房車10萬元;月均停車費900元,10年總計11萬元;10年的柴油供暖、發電機用油等費用3萬元。也就是說,他可以省下36萬元左右。

但這隻是最理想的算法,沒考慮進去的成本很多。這包括馬率另一輛自用的汽車(作為拖挂式房車的前車),保底花費10萬元以上,能上路的房車總計花銷至少20萬元。性能更好的拖挂式房車,價格普遍在20萬—40萬元。房車住久後,還要面臨大大小小的維修費——今天供暖裝置故障了、昨天車頂的窗戶掉了、前天廁所的門又壞了,等等,維修機率非常高。

倘若真能在房車生活10年以上,這确實不失為一項經濟的住房方式。但現實情況是,很多車主對房車生活都有一個“蜜月期”,入住一兩年後,房車的使用頻次會大大降低。

二手房車網站上,轉賣車齡一兩年的房車比比皆是。房車還是出了名的保值率低,房車部落客“宅樹的房車慢行記”曾揚言,“買房車就不要考慮保值率”。轉賣房車時大減價的情況可不少見。

可見,新房車的嘗新成本不低。二手房車或自己改裝一輛貨車,或許是更經濟的做法。美國記者傑西卡·布魯德在紀實小說《無依之地:在21世紀的美國生存》中描述的低收入“房車族”,購買的通常是轉了N手的改裝貨車。不過,其中要交的學費也不容忽視。

婚姻,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婚後生活該怎麼辦?這是馬率如今面臨的棘手問題。

大部分時候,馬率一人住在房車,妻子并未一同入住。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兩人尚未商量出一個解決方案。但馬率并不喪氣。“感情嘛,這事兒是互相商量的。”他繼續分析,“她也能了解我的難處,我一個月就能賺這麼些錢,是拿去(一部分)租房呢,還是用在其他地方呢?”

馬率跟妻子正在考慮生孩子,有了孩子後還住不住房車,他現在還拿不定主意。他隻是模糊覺得,将來該帶孩子體驗一下兩種生活——一種是住在房車裡,如果孩子喜歡,那他就換個更大點的房車,20平方米的那種;另一種是住在房子裡,“孩子要覺得房車生活一點兒意思都沒有,那好,咱倆就回家住”。如果沒有讓孩子體驗過,就替他做出選擇,馬率覺得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馬率一開始住進房車,身邊的朋友就不看好:“他們就覺得,哥們兒,你太兒戲了,你這個選擇太不現實了。”如今,住了9個月,他面臨結婚、生子的問題,朋友們更不看好了,“這事兒太懸了”。

不過,馬率對此看得很開,房車隻是房子之外新增的一個選項:“以前,覺得住房車是富人的特權。但現在,花幾萬塊錢就能買輛二手房車了。”退一萬步講,就算以後不住房車了,馬率覺得現在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每年多省點錢,等七八年後回家鄉買套房,不也是為将來做打算嗎?”

馬率也常會跟一些“車友”交流,“不多,整個北京(長期)住房車的,也許就兩三個”。馬率認識的一位北京“車友”,經常加班到淩晨,他索性就長期住在公司樓下停車場的房車裡。還有一位山東大哥,帶着一家子住了三個月房車,是因為新裝修的房子還在散味兒。

夏秋季節,停靠在室外停車場,馬率會盡可能把炒菜、喝茶、休息等活動挪到室外。到了冬天,住房車的人變少,他的室外活動也受到限制。采訪當天,房車外好不容易圍了一群人,他顯得很興奮,跑過去搭話、蹭飯,還沖來的客人喊了句:“我之前在這住了十幾天,連個人影都沒有。”

被問及住房車會不會感到孤獨,馬率反問:“以前,我一個人住出租屋,每天拉開窗簾看到的是防盜網。屋外貼滿了小廣告,屋内除了咖啡機,大部分東西都不是自己的。那種生活,不也挺孤獨的嗎?”

今日互動

你怎麼看房車生活?

作者 | 舒少環

原标題 |拒絕租房,北漂選擇了房車

首發于《新周刊》604期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