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凡人故事」資深心血管醫生:​脾氣急容易心髒有毛病

51歲的樊川民有着近25年的臨床經驗,面對病人時,他總是兢兢業業,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認真做好每一次檢查與手術。今天一起走近他的故事,聽聽他的從醫25年經曆吧。

「凡人故事」資深心血管醫生:​脾氣急容易心髒有毛病

學醫需要終身學習

2月6日,鹹陽市中心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樊川民接受了華商報-二三裡資訊記者的采訪, 他表示學醫的人,一定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從業已25年了,我自己總結就是前十年是學習階段,中間的十年是摸索、實踐階段,後十年是将所積攢到的臨床經驗教給新同僚。”

1997年畢業後,樊川民就一直在心髒内科工作,面對患者的病痛、書本上的知識,樊川民立志要用時間和經驗,把解決患者痛苦這件事排在了心中的第一位,“我當時就是邊學習邊從臨床訓練中找問題,不停的去思考,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再去找問題,從理論到實踐,再傳回到實踐,隻有這樣我的臨床經驗才經得起推敲。”

即使到現在,樊川民仍然謙遜學習,甚至認真思考目前年輕人的思考方式,面的患者的病痛,他總是要求自己慎之又慎。有一次樊川民接收了一位40多歲的患者,“在她拿過來的鑒别診斷上顯示身體裡長了纖維瘤,割了以後她的疼痛似乎減輕了,但是後來又特别疼。”樊川民和年輕同僚們一直對這位患者的病情進行過幾輪讨論,同僚們也讨論過會不會是患者有心理作用,導緻她的病史不明顯。

「凡人故事」資深心血管醫生:​脾氣急容易心髒有毛病

但謹慎起見,為了排查患者是心絞痛引起的疼痛,耐心的樊川民建議患者做了磁共振和CT,“雖然我是心血管的大夫,但我的眼裡不能都是心髒病,是以要用全局眼光看待病人的症狀。檢查結果就意外發現,她是胸椎病理性骨折,而且和她本人疼痛的位置是對應的,懷疑她是惡性良性腫瘤轉移到骨頭上了,但實際上,我們大家都沒想到是這個結果,因為她很年輕,才四十多歲就得了這個病,後來我們也就給她繼續進行治療。”樊川民的細心和耐心在這一件件小事中得到了展現。

在十多年前,樊川民所在的科室的裝置不太完善,“有個病人經常胸悶氣短,但檢查一直不是很到位,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有這麼多先進儀器可以檢查,是以患者的病因一直不太清楚,拍的CT片子看着也不高清。”出于醫生職業的謹慎,在患者出院之際樊川民多次囑托對方,時刻注意,有不對勁就去醫院複查。

後來患者再次找到樊川民,告訴他自己原來得了胸腺瘤,很小的一點,CT片看不出來。“我對這件事印象深刻,因為種種現實原因我沒有查出病因,病人到别的地方查到後,還特意找到我和我說清楚,我是一名醫生,這個職業肯定是要減少漏診誤診的情況發生,不僅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患者的生命負責。”

鬼門關是戒煙的方式之一

在樊川民接診的病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有煙瘾的人會在住院後戒煙,“抽煙酗酒都會成為誘因,我曾經在急診見過一天抽煙超過10根煙的患者,也見過一天能喝4兩到一斤白酒,喝了三十年的患者,不喝酒他就不舒服,酒似乎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但是也有一部分老煙民,在經曆一次鬼門關以後就戒煙戒酒的,以前戒掉這些對他們來說很困難的,但是年齡到了,身體出狀況了,出于求生的本能他們就會懂得珍惜健康,是以有時候到醫院來一趟也是戒煙的方式之一。”

脾氣急更容易生病

在心髒上出的問題大多都又急又快,最佳治療時間特别少,急診裡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也是常有的事,樊川民表示,“我經常做急診手術,是以為了放松就和病人聊天,也順便能知道病人的病史,我總是會問一句‘脾氣急不急’,好多人不懂這句話的意識,其實‘性格也能決定命運’。”

在樊川民的眼中,“性格決定命運”并不是大衆意義上所了解的那個意思,“其實這個很好了解,年輕人現在流行‘佛系’。其實性子平穩慢吞吞的人,更不容易得心肌梗塞,性格急躁的人,更加容易‘上頭’,情緒大起大落,心髒上更容易有毛病,我在接診的過程中,總會問這麼一句話,時間久了發現确實如此,是以要建議性格急的人,一定要緩着來,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樊川民用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誡我們大家,性格平穩的人比急脾氣的人更加不容易得心肌梗塞,是以适當調整心情,不要着急上火!

提及未來的發展,樊川民表示自己仍會繼續學習,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對病人耐心,多向同僚請教探讨,多學習年輕人的新思維,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更好的在崗位上工作。

華商全媒體記者 楊甯 編輯 陶亞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