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夜話#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給這場全球矚目的頂級賽事保駕護航,我們國家組建了強大的醫療保障團隊,團隊在2021年底的冬奧測試賽中就已經進入了“備戰”狀态。今晚,讓我們一起分享冬奧醫療官的測試賽随感,從中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靜室依舊,小酌一飲,獨坐窗前,我正在完成我的自我隔離。回想持續将近50天的冬奧會延慶賽區測試賽,我感觸頗多。
第一階段測試賽重症患者不多,大部分都是輕症,三周時間有驚無險地度過了。第二階段的保障,大家配合更默契了。我們開了碰頭會,覺得這一階段也會風平浪靜地過去。但是意外,總是不期而至。
首先,受傷的運動員明顯增加。剛剛開始的幾天,每天都有運動員受傷,讓我們稍微有點措手不及,但是按照我們第一階段的經驗,基本沒問題。
第二,由于大陸和國外對于核酸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防疫要求不同,是以這些患者在剛剛接觸的時候确實讓我們感到棘手。但是經曆過風浪的團隊,很快就平穩處理了這些問題。
第三,更大的挑戰終于來了。11月8号,一位外籍運動員,在賽道上出現了嚴重的創傷,需要閉環處理。作為支援醫療專家隊隊長,無論是專業技術,還是語言能力,我必須進入閉環!國家考驗我的時候到了,我義無反顧地進入,換了隔離服就直接沖到了患者眼前。說實話,多次送隊員進入閉環,自己進入的時候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患者雙側腿部多發撕裂傷伴有骨折,需要緊急手術。細緻地制定醫療計劃後,我們最終決定在延慶當地醫院手術。他的雙腿傷口需要盡快處理,但是骨折可以回國進行處理。可這位患者希望在大陸手術治療,這代表了他對我們醫療救治的認可,也是對我們工作的鼓勵。
此時從我進入閉環已經過了大概四個小時,護目鏡壓在我臉上,每次呼吸都會感到疼痛。而有的同僚已經穿着防護服快六個小時了。我們也必須堅持。
呂楊(左)與手術後外籍運動員合影
換上了剛剛認識不到一個月的正壓防護服,我們四個人開始為患者進行手術。這也許是我這輩子唯一 一次穿得像宇航員一樣給患者進行手術了。正壓防護服的感覺就像你剛剛剪完頭發,被吹風機吹頭發一樣,有種熱乎乎、輕飄飄的感覺,但是不影響手術操作。整個手術也非常順利,兩個半小時,四個傷口的清創,探查加縫合,一個髌骨骨折切開複位内固定。術後我回到閉環内的宿舍,已經快十一點了。
第二天早上和外籍患者溝通了病情,他嘴裡不停地重複着thank you。由于我對患者進行了存在體液接觸的操作,需要加強隔離,三餐都必須在宿舍完成,而且嚴格控制進入閉環内公共區域的時間。空間的局促感,讓我有些坐立不安,也很不習慣這種限制感。三餐雖然齊備,但是吃久了,總懷念外面琳琅滿目的吃食。夜深的時候,也會想起家中的妻子、孩子,尤其是想捏捏孩子胖嘟嘟的小臉。有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發呆,對着鏡子看着自己不斷變圓的臉,也不勝唏噓。
好在,患者的開放傷口縫合部位,沒有絲毫感染的迹象,術後的骨折處理的影像檢查片子也很漂亮,也沒有深靜脈血栓,整個治療沒有并發症,這讓我這個主刀醫生安心不少。患者本人也體會到了我們整個醫療團隊對他的關心,短短一周的住院時間,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也學會了用中文感謝我們的醫療團隊。甚至他回到波蘭後,還給我發資訊說,感謝我們團隊的完美救治。
一晃七天,閉環内的生活終于結束了。我出來的時候,拿着手裡的鮮花,恍如隔世,心中也多了很多漣漪與積澱。
我們整個團隊在飛速地成長,從保障初期對外籍患者畏首畏尾,到現在随便一個延慶賽區醫療保障團隊的同僚都可以和老外聊上幾句;從接診第一位核酸陽性患者,前前後後要溝通3個小時,到現在,陽性患者從來到走,閉環内停留不超過40分鐘;從剛開始一個腹瀉患者都要驚動整個管理團隊,到現在多發傷都能妥善處理,也不需要管理團隊的上司們進入閉環進行指揮。
現在我躺在床上,靜靜回想這幾周的經曆。冬奧的保障,也許在我這一生當中隻能參與一次。若幹年之後,與人茶餘飯後聊及2022年冬奧會的時候,我可以自豪地說,冬奧醫療保障我參與了,我付出了,我見證了,我經曆了。
冬奧醫療保障,
有我在!
魅力冬奧,
等你來!
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冬奧醫療保障團隊(延慶賽區)隊長 呂揚
策劃:譚嘉 餘運西
主播:栾兆琳
編輯:栾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