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S VIEWILL OF LIFE
生活
是一種态度
作者:兩忘機
十點讀書 | 原創首發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教育的基礎是家庭。”
此言不虛。
家是我們的人生起點,它造就了我們的性格底色,同時也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走向。
每個孩子的身上,都烙着原生家庭的印記。
一個孩子,能否成人成才,能否幸福成長,家庭環境起着關鍵的作用。
那麼,什麼樣的父母,一看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呢?
兒童心理學家說:
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緻命的。那種極端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在書籍《重新長大》中,馬莉就是一個備受母親情緒毒害的女孩。
馬莉的媽媽是個情緒很不穩定的人,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對馬莉肆意打罵。
馬莉誇了一句阿姨的裙子真好看,回到家中,媽媽就會立即拉下臉來,罵她白眼狼,不知親疏。
就連馬莉被男友分手難過,也會被媽媽發怒暴打,并罵她是爛東西。
媽媽對馬莉總是如此,上一秒還表現出疼愛了解她,下一秒又會突然變了臉色,劇烈地羞辱、毆打她。
母親的壞情緒,漸漸成了她揮之不去的噩夢。
長大後的馬莉,情緒也十分多變易怒。
和男友吵架的時候,她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咒罵,甚至會說難聽的話對男友與其表妹進行诋毀。
不僅如此,她還很自卑懦弱,無底線地讨好别人,即使不是自己的錯,她也總是先道歉。
她的喜怒無常,讓深愛她的男友精神受傷,最終提出了分手;她的讨好,也從未換來任何真心的喜歡,反而錯失了升職的機會。

曾有心理醫生,采訪了許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發現他們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不斷道歉、想得太多、特别害怕讓人失望、忽視自己的感受、永遠取悅别人、沒有安全感等。
父母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孩子眼裡,父母的每一次情緒暴力,都是一場腥風血雨,經年累月下來,足夠摧毀他們的心理防線,将其世界攪得面目全非。
父母的臉色,就是孩子世界的顔色。
隻有當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父母的情緒穩定,孩子的世界便有明媚,孩子則更具幸福感和安全感。
幸運的孩子,一生都能從童年汲取到愛與力量。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用平和的情緒,在孩子心間注滿幸福感與安全感,使其永遠有暖氣面對世界種種!
網上,有一個問題是:“父母感情不和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網友@S.an在下面,分享了自己男友的親身經曆。
男友的父母沒有情感基礎,有的隻是無休止的争吵和計較。
母親生病多花了一點錢,回到家總會被父親責怪;
父親生日來了幾個朋友,也總會被母親埋怨給她找麻煩。
兩個人之間,完全不像是夫妻,更像是搭夥過日子。
長大之後的男友,拼命地想逃離父母相處的陰影,但身上又确确實實有着父母的影子。
他開始變得易怒焦躁,在被一起比賽的同伴再三爽約後,他選擇将不滿發洩在無辜的網友身上。
不僅如此,男友還十分沖突,一邊渴望親密關系,一邊卻又不信任感情。
最終,男友因為痛恨自己喪失了夫妻的能力,結束了兩人的戀愛關系。
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後遺症還有很多:情緒不穩定,負能量多,焦慮,壓抑,自卑懦弱,很難快樂起來。
父母的不相愛,影響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生活與精神都過得很糟糕。
心疼之餘,卻又不得不承認:父母的情感不和諧,帶給孩子的是一生的情感匮乏與不安。
教育家杜威曾說: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
的确如此。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相處模式都會對孩子産生深遠的影響、左右孩子的情緒感受!
若孩子見過父母相愛,孩子則會感受到溫暖明媚,一生都有愛的底氣作為依托;
若孩子隻見過父母劍拔弩張、冷漠相向,那麼隻會重複那種糟糕的相處模式,一生痛苦難愈。
父母的情感和諧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溫度。父母有多相愛,孩子就有多少安全感。
父母相愛,是孩子心田最好的滋養品。
從小就沐浴在父母相愛下長大的孩子,人生有着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一生都是幸福的。
“我有時候特别想,能夠成為電影裡的主角那樣,擁有一種超能力,這樣我就可以回到26年前,殺死我自己。”
這是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裡名叫小雨的姑娘聲嘶力竭的呐喊,更讓人心疼的是,這是她在自己26歲生日上,對母親許下的願望。
小雨還未出生的時候,父親出軌,是以她從出生開始,就成了母親唯一的精神支柱。
母親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小雨身上,為此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生活。
在母親看來:她的世界裡隻有小雨,小雨的世界裡也必須隻有她。
不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母親都對她寸步不離。
母親會用零花錢收買和小雨走得近的同學,讓其每天事無巨細地給自己彙報小雨在學校裡的事情。
這樣的行為,直接導緻小雨26年來,沒有一個好朋友。
她最喜歡的男孩子,也因為母親的插足離開了她。
就連小雨在外上大學,不管在幹什麼,都必須接通母親打來的每一個電話,不然母親就會打給她周圍的人,直到她接為止。
母親密不通風的愛,讓小雨痛不欲生,變得十分自卑,甚至不懂夫妻。
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幹涉隐私的人,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
父母把手伸在哪裡,孩子一生都将在哪裡感到痛苦。
父母打着“為孩子好”的借口,在孩子的世界裡橫沖直撞、過度幹涉,其給孩子留下來的傷害堪比喪親。
毀掉一個孩子的幸福感,隻需要密不透風地管他,管他,管他。
國外有一條著名的教育法則,叫做二十碼法則。
其中,“二十碼”是一種象征,代表着父母和孩子間應當保持一定的距離,保護孩子的隐私。
對待孩子,要咫尺,更要天涯。
要知道,缺乏邊界感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松開自己的手,将孩子的人生還給孩子。
畢竟,隻有父母守住邊界,孩子才能擁有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王國裡快樂地成長!
書籍《不成熟的父母》中裡這樣解釋不成熟父母的特征:
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維護自身的感受和需求卻不會顧及别人的感受。
這用來形容電視劇《喬家的兒女》中的父親喬祖望,再準确不過了。
妻子難産離世,本該扛起家中重擔,照顧孩子的喬祖望,仍然隻顧自己的吃喝玩樂,對家中兒女的生活熟視無睹。
他将照顧孩子的責任,悉數抛給大兒子喬一成,自己則去打牌。
幾個孩子餓得隻能喝清湯水,他卻獨自快活:吃着豬頭肉,喝着小酒;
喬二強生病急需送醫,他卻在牌桌上坐着一動不動;
喬三麗險被鄰居猥亵,他知道後,不僅沒給孩子讨公道,反而借此敲詐了一筆錢;
一個人格不成熟且極度不靠譜的父親,讓年少的喬一成被迫成為一家之主,承擔起父親和母親的角色。
與父親的極度自私相反,喬一成極度無私。喬祖望不管的孩子,他都一一管起;喬祖望不操勞的事,他都一一在操勞。
面對父親的不作為,十幾歲的他身心俱疲,是以,他跑到城樓上去,想要尋死,最終被姨父攔下。
冷靜下來的他,開始一點點為弟妹打算。他找父親談判,要求父親增加家用,給弟妹補充營養。
三麗險被猥亵,他一邊痛斥喬祖望不配為父親,一邊狀告到派出所,最終讓壞人伏法。
被過早剝奪童年,被迫提前承擔責任的喬一成,過得苦,心裡也苦。
生活帶來的沉重以及一個不成熟的父親,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最終,這些統統融進他的生命,使其變得壓抑自卑,又情緒暴躁。
網上,有人問:“成熟的父母與不成熟的父母,有什麼不同?”
有一個讓我深為觸動的回答是:
成熟的父母懂得承擔責任,為孩子遮擋風雨,而不成熟的父母,隻會為孩子帶來風雨。
人格不成熟的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災難。
讓孩子自小就被迫承擔着照顧者的角色,更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可悲。
父母的缺位以及沒有擔當,會造就孩子一生的心理創傷!
擁有人格成熟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這樣的孩子,擁有源源不斷的愛與安全感,有能力愛自己,亦有餘力愛别人。
父母的有效期隻有10年,願每一個父母,都能夠做一個成熟的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承擔起作為父母的責任,給孩子提供溫暖有愛的成長環境!
古語有雲:“家,乃人之根本。”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父母,都在期待自己的孩子幸福順遂,卻往往忽視了家庭的氛圍。
殊不知,家裡的樣子,孩子不隻是看在眼裡,也會融進生命裡。
很贊同一句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父母情緒穩定,孩子就會有安全感;
父母感情和諧,孩子就有愛的能力;
父母有邊界感,孩子就能擁有自我;
父母人格成熟,孩子就能輕松溫暖。
教育的本質,亦是為人父母的修行。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隻有這一世的緣分。
願世間父母,都能各司其職,給孩子一個溫暖有愛的成長環境,也願所有的孩子,一生被愛,一世可愛!
作者| 兩忘機,手中執筆,隻為和自己和解。
主播| 玎珰,大學播音教師,公衆号:主播玎珰
圖檔| 視覺中國
- END -
簡介:陳花貓,一個三觀極正,永遠30歲永遠浪漫的現實主義者,愛自己愛生活。關注貓的生活觀(mmqinggan),為女性發聲,剖析情感,感悟生活,傳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