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是每個媽媽關注的話題。孩子的身高是否達到平均值,生長速度是否夠快,如何能讓孩子長的更高?這些問題不妨來聽聽權威專家的解答。

兒童的身高增長有兩個高峰期,值得媽媽好好把握。第一個高峰期是出生至三歲,孩子在出生後前3個月的增長速度可達每月4厘米,3-6個月時為每月3厘米,6-12個月時為每月1厘米,男女寶寶略有差異。
舉例來說,新生男孩的平均身長為50.4厘米,6個月時可達68.4厘米,一周歲時可達76.5厘米。新生女孩的平均身長為49.7厘米,6個月時平均66.8厘米,一周歲時平均75厘米。
如果周歲時男孩低于71.5厘米,女孩低于70厘米,媽媽們則要警惕孩子的身高是否過于矮小,有必要時可請醫生進行更專業的判斷。
第二個高峰期是在青春期。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孩子的生長節奏都是不同的,正如老人常說的“有人早長,有人晚長”,如果孩子暫時“矮人一頭”,家長也不必過分焦慮。
但媽媽們要時刻觀察孩子的生長動向,如果孩子已進入青春期,但身高發育出現長時間的停滞,則要及時就醫,以免骨骺線過早閉合,錯失長高機會。
身高如此重要,孩子的身高究竟由哪些要素決定呢?
1. 遺傳
标準身高的父母,生出标準身高孩子的幾率相對較高。如果父母對自己的身高不滿意,更要盡早關注孩子的身高發育狀況,把握關鍵期,在孩子的身高方面,父母的遺傳占有很大的因素,這點不能忽視。
2. 營養
營養缺乏會使身高增長受到影響,骨骼生長變緩。是以,媽媽們在關注孩子身高的同時也要多多關注孩子的體重。
如果體重過輕,就要考慮營養是不是有所欠缺,合理高鈣的飲食,及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有益于孩子的骨骼發育。
3. 疾病
當孩子的身高發育過分低于标準時,媽媽們要警覺是否有其他疾病在困擾着寶寶。
有些疾病會幹擾生長激素的分泌,需請專業人士判斷,才能做出下一步的應對,盡早發現孩子的疾病,并且治療會讓孩子能健康的發育和長個子。
其實,我們不可忽視孩子的身高,在社會裡人與人的相處中,高個子确實會有優勢,無論是個人的氣場上,還是職業上,個子高的人有更多選擇的餘地。
是以,如何才能讓孩子長個子,是每位父母都需要掌握的知識,當我們發現孩子的身高暫時低于同齡人,媽媽們千萬不要着急。
科學證明,做到以下幾點,非常有益于孩子增高:
1. 充足的睡眠
睡眠期間是孩子長個的黃金期,媽媽們要督促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現在普遍存在孩子熬夜的情況,其實這背後也有父母的原因。
很多父母喜歡熬夜,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也養成了熬夜的習慣,是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每晚10點左右睡覺,更有利于孩子長高。
2. 适量的運動
運動能夠加速孩子的骨骼增長,除了日常在學校的運動,假期也不要偷懶,可以多參加些籃球、足球、跳繩等戶外活動。
3. 營養均衡,不挑食
均衡的營養是孩子長個的重要保障,媽媽們要注意給孩子葷素搭配,在不過敏的前提下,盡量多接觸不同食材,保證規律的一日三餐。
孩子的身高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決定的,家長平日多多留意孩子,做到文中提到的注意事項,相信一定會有一個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