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吃魚,年年有餘!
但吃魚的時候,魚刺卡喉嚨這樣的事,有時難免發生。
先考你一個小問題:
如果你沒選D,那可要當心了!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去年,我們寫過一個真實而又悲傷的案例,兇手除了魚刺,還有不恰當的處理方法。
(向上滑動檢視更多)
魚頭裡的刺比較大,而且硬,卡在食管裡還沒有及時就醫,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有的人會說,吃魚太可怕了,以後再也不吃魚了。其實,小而軟的魚刺即使卡住了,導緻大出血甚至死亡的風險,也還是比較小的,及時上醫院取出就好。
魚刺卡喉,可以挂急診科或耳鼻喉科哦。
除了大的魚刺,一些雞骨、鴨骨、小的羊排骨等,也可能會卡在食管裡。因為它們比較硬,會逐漸腐蝕、刺穿食管及主動脈,感染形成膿腫,甚至造成緻命的傷害[1-3]。
别不信!魚刺和碎骨頭真就有這麼大的威力!
一根魚刺或碎骨頭吞下去,最容易卡在食管的3個部位,就是食管天生的3個生理狹窄。
(騰訊醫典自制)
卡在食管的第2個生理狹窄處是最危險的,這裡緊貼主動脈弓,一旦穿破可能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
臨床上也有魚刺吞到胃裡以後,紮穿胃又紮傷腹腔髒器(比如胰腺)的案例[4],但這種幾率很小。
吞飯喝醋也并非完全一無是處,否則也不會作為“妙方”流傳至今了。
小而軟的魚刺,用吞饅頭、米飯或喝醋等土方,運氣好的話,也能将小魚刺帶下去。
但如果運氣不好,可能就會這樣
(來源:自己做的)
喝醋也不能軟化魚刺。有研究發現,要把魚骨泡在2%的醋酸裡60分鐘,再在120℃下加熱60分鐘,才能達到較好的骨軟化效果[5]。
提 醒
如果吞下的是比較大的魚刺或碎骨頭,感覺喉嚨、食管等部位疼痛,通過咳嗽、催吐等簡單方法不能緩解,那就必須盡快到醫院看看。
剛被卡住、魚刺位置不深的時候,醫生通常都能比較輕松地取出來,發生并發症的風險也不高。
但如果亂用土方法,隻會讓魚刺越紮越深,一旦紮入食管,就需要手術處理。
小貼士
魚刺卡喉三步走
第一步,嘗試咳嗽,看能否使魚刺脫落。
如果魚刺小,可以試着用力咳嗽,細小的魚刺可能會随着氣流脫落。
第二步,看得見的魚刺,讓家人用鑷子試着取一下。
請家人用手電筒照着看一下,如果卡在肉眼能看見的較淺位置,可以試着用鑷子夾出來。
第三步,趕緊上醫院!
如果既咳不出,家人還手抖不敢下手,就趕緊去醫院取吧!
還記得挂哪個科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吧~
參考文獻
[1]VALLAMKONDU V, CARLILE S, SHAKEEL M, et al. Neck abscess and vocal cord paresis: delayed complications of a self-extruded long fishbone stuck in throat [J]. 2013, 2013.
[2]ESPARAZ J, CARTER S, MATHIS M, et al. Esophageal Foreign Body Management in Children: Can It Wait? [J]. 2020, 30(12): 1286-8.
[3]STUBINGTON T, KAMANI T. Food bolus and oesophageal foreign body: a summary of the evidence and proposed management process [J]. 2021.
[4]于永泉, 張洪勝, 李傳寶. 魚刺異物穿透胃壁、胰腺緻胰腺感染一例[J]. 中華胰腺病雜志, 2019, 19(5):373-376.
[5]李依文,添加冰醋酸及高溫處理對魚骨軟化制程之影響[D].台灣海洋大學,2020. https://hdl.handle.net/11296/6z9uuj.
編輯:張傑、張利
校對: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營運:韓甯甯 | 統籌:吳維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