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年俗|年初七“撈魚生”,高喊“撈起”!

今天是大年初七。

按傳統習俗的說法,從年初一到年初七,分别是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

據說,這種說法在漢代已有。古代很多著作引用漢人東方朔的《占書》,稱歲後八日為“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

有學者認為此說“晉以前不甚言”,在晉代以後才開始流行。據《北齊書·魏收傳》記載,晉議郎董勳的《答問禮俗》稱民間已有“正月一日為雞……七日為人”之說。

但不管怎麼樣,從年初一至年初七的“六畜日”和“人日”之說起碼也有近兩千年的曆史。

大年初七的習俗,自古以來有戴人勝、贈花勝、出遊、登高、吃七寶羹等。

所謂“戴人勝”,就是用彩紙、金箔、銀箔等材料剪成人的模樣,戴在頭上,以示慶祝節日。“贈花勝”就是用各種材料制作成花的樣子,互相贈送。

七寶羹又稱七樣菜、七樣羹等,是順應“初七”這個日子的美食。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雲:“正月初七為人日,以七樣菜為羹。”“七樣菜”有的是指蒜、芹、蔥、韭、魚、肉、米粿;有的指蒜、芹、蔥、韭、肉丸、芥、芫荽;有的指蒜、芹、韭、芥、春菜、大芥菜、厚合。雖各地所用菜式品種不同,但均寓意吉祥。

每日年俗|年初七“撈魚生”,高喊“撈起”!

廣東人除了吃七寶羹,還有正月初七“撈魚生”的習俗。廣東人好吃魚生,文獻多有記載。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事語》中說:“有宴會,必以切魚生為敬。”清人陳徽言在《南越遊記》中說:“嶺南人喜取草魚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蘿蔔、木耳、芹菜、油煎面餌、粉絲、腐幹,彙而雜食之,名曰‘魚生’。以沸湯炙酒下之,是以祛其寒氣也。”

過去,每逢冬至和年初七,廣東人必吃魚生。冬至吃魚生要飲酒,目的是驅寒。汪兆铨《羊城竹枝詞》雲:“冬至魚生處處同,鮮魚脔切玉玲珑。一杯熱酒聊消冷,猶是前朝食脍風。”

年初七“撈魚生”,寓意“撈起”(興旺發達)。“撈魚生”就是用各種材料拌魚生吃。當一切準備就緒,大家就一起用筷子把盤中的魚生和五彩缤紛的材料高高夾起,一邊夾一邊還要用粵語大聲喊:“撈起!撈起!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鐘葵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王維宣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劉麗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