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今天,大年初七

在漢族傳說中女娲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

人日:指陰曆正月初七,古代相傳農曆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即正月初七。“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據說,正月初七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就是吉祥的征兆,代表這一年中祥和順利,人口平安,人丁興旺。

因為初七這一天算是所有人的生日,是以這一天是要尊敬我們所見到的每一個人的,當然也包括小孩子,家長們是不興在初七打罵孩子的。

在過去,年滿16歲以上的男生女生,是要上街盡情玩耍的,還要戴人勝花,登高祈福。

初七吃什麼

攤煎餅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并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産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台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于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

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采他人一二株菜湊成七件,沒人說他是賊。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漢族民間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将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吃面條

吃面條的習俗,寓意着用面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初七習俗

戴人勝,花勝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镂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狀,戴于頭上。也貼于屏風等處。是日,人們制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互相饋贈。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土地廟送燈

人日還叫“人齊日”,民間有上土地廟送燈的習俗,人們将一盞油燈放在土地神像前,家裡有幾口人就點上幾個燈撚兒,此時無子的人家要去偷燈,認為這樣可以求到兒子。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占蔔吉祥

根據氣象判斷吉兇,以蔔人類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陰晦則兆災患。據《北齊書·魏收傳》記載,南北朝時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貼在帳子上,據說可保家人平安。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祭神保平安

舊時“人七日”還有許多祀神活動,這隻是表明人們當時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平安的形式。

如臨沂,在這一天裡以推磨推碾的形式送天神、地神;單縣這天送火神的活動十分隆重,一般是全村人集于空場上,并搭上火神棚,棚中有手持火鹁鴿的紅臉火神像。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遺》詩雲:“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複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年味兒】正月初七的由來與習俗

(來源:每早六點相約、詩詞天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