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速滑館設計團隊負責人:2022注定是“剛剛好”的年份

2月6日,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互動展示區直播“新地标——北京城市的‘進化史’”中,來自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的重量級嘉賓走進直播間,帶領觀衆“雲”遊國家速滑館和大興國際機場兩座新地标,向觀衆講述北京地标的故事,講述北京這座城市的“進化史”。

國家速滑館設計團隊負責人:2022注定是“剛剛好”的年份

冬奧會開幕,讓北京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作為冬奧會唯一建立的冰上競賽場館,有着“冰絲帶”之稱的國家速滑館自開建之日起就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

“冰絲帶”是一座顔值高、科技含量極高的運動場館。國家速滑館設計團隊負責人、北京建院副總建築師鄭方表示,“冰絲帶”的設計來自冰和速度結合的概念,之是以有如此“高顔值”,既離不開透明度極高、如同冰一般感覺的玻璃材質,也離不開這個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團隊自主設計、研發的全新結構系統——單索支撐曲面幕牆的異面網殼結構。

冰絲帶建築外圍有22圈“絲帶”,成為整座建築的點睛之筆。鄭方說,在最初的設計草圖裡,隻做了8條,但電腦模拟效果不理想。後來不斷修改設計,一度加到50多個線條,那時候絲帶細得像紗一樣,又走到另一個極端。一時間,不知作何取舍,後來在不斷嘗試中發現,冬奧會在2022年舉辦,不如試試22條絲帶效果如何。沒想到,22條的“絲帶”數量在速度感表現、工程建造難度和遠近視覺上,都達到了最佳效果。“這也預示着,2022年注定是一個‘剛剛好’的年份。”

不僅如此,國家速滑館還擁有一顆科技含量極高的“最強大腦”——北京建院研發的數字孿生平台,內建了速滑館的海量資料,用于高精度實時檢測場館的環境、裝置系統運作,在保證比賽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節能低碳運作。冰場的溫度、空氣的溫濕度,所有機器裝置的運作情況,以至能耗、碳排放資料,一目了然。

“冰絲帶”平行于城市中軸線,臨近作為中軸線端點的仰山,為盡最大可能降低建築高度,使建築在仰山西側呈現謙恭的姿态。鄭方介紹,為此将比賽場地下沉到地下一層,約3/4建築面積位于地下,通過下沉庭院獲得自然采光和通風。通過定位和下沉,同時實作了節能和環境協調兩個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