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一聽到孩子被打的消息,大多數家長往往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那一定是被别的孩子欺負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萍萍和安安是幼稚園的兩個小女孩,平時是很好的朋友。一天,萍萍的媽媽去幼稚園接她。放學後,她看見安安和萍萍在遠處吵架。争執中,安安将萍萍推倒在地。萍萍的媽媽沖過去接女兒,問她:“剛才,安安推了你。你為什麼不反擊?他太欺負你了。你還在和他交什麼朋友?以後不要和他玩了。”平平從媽媽懷裡掙開,一屁股坐回到地上,哭了。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案例。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作為父母,我們喜歡用成人世界的規則來處理孩子的沖突。但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如何教會他們判斷。他們的情緒來來去去很快。他們經常一秒鐘互相推搡,打架,然後擦幹眼淚,再次手牽手追着對方。也許孩子打架隻是一次,好朋友生氣也不稀奇。但是,在父母看來,被欺負的是自己的孩子,要求他們反擊,不要再和他們玩了。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這是對孩子的一種錯誤的引導。“你們不能再做朋友了。”這個建議讓孩子覺得比被好朋友推更難受。由于這個建議,孩子将來可能真的會被欺負,但他不願意再告訴父母。是以,作為父母,在判斷孩子被打是否意味着被欺負時,需要注意這兩點。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第一,你永遠不要低估心理暗示的作用。孩子的心智發育還不成熟。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行動的榜樣。當我們的孩子還很弱小,無法保護自己的時候,父母的這些話和行為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心理引導。一味暗示孩子在欺負你,不還擊就是懦弱,不能再做朋友了。不僅不能讓孩子堅強。反而會讓他們越來越懦弱自卑,覺得自己經常被欺負。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第二,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幫助孩子處理同伴沖突的重要法寶。正确的引導讓孩子判斷自己是否被欺負,不應該由我們來判斷,而應該教會孩子自己分析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對方孩子沒有使用武力達到自己的目的,主觀上很難受,那麼我們的孩子被打之後也不會覺得委屈、害怕或者生氣。那我們絕對沒有必要主動去引導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欺負了。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因為我總是害怕我的孩子會受苦,我會扼殺他們簡單的友誼和幸福。是以,被打的孩子不一定是被欺負了,也可能隻是好朋友之間頻繁的煩惱。是以,家長在聽到孩子被打的消息時,首先要保持冷靜,然後弄清事情的真相,再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幫助孩子化解同齡人之間的沖突。

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别人發生的沖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