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年2月4日什麼時候不需要排除藥物的安慰劑效應。總是會間斷跳出一些人指責我:醫學素養差、不懂循證醫學、不如二甲醫院

2022年2月4日 什麼時候不需要排除藥物的安慰劑效應。

總是會間斷跳出一些人指責我:醫學素養差、不懂循證醫學、不如二甲醫院醫生水準等等,有的故意黑的不提了,有的一看不是,而是我的同行,醫學生或者初入臨床的居多。

他們其實是因為知識水準不足,還沒有認識到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局限性,這些人其實是值得我寫文章來解釋和進步的,建議多看我以前的文章,會學到很多。

比如有的醫生說我科學素養低下,不懂得排除藥物的安慰劑效應,并認為所有的藥物都需要排除安慰劑效應,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理念。

我解釋一下:

以前寫過的:諾華脊髓性肌萎縮症基因療法Zolgensma,售價247萬美元,做的隻是II期,沒有随機對照,沒有安慰劑,僅僅隻用了21例患者,看療效和安全性的單臂研究,2019年被FDA準許上市。

不光如此,還有很多類似的藥物。

這一個事實,就可以證明藥物用于治療疾病并不一定需要排除安慰劑效應。

當醫生确定某種疾病不可能自愈,就比如脊髓性肌萎縮症、或者晚期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也就是不治療後必然會越來越加重,那麼隻要用藥後有一部分患者出現了明顯的好轉,我們就直接認為該藥物起效,哪怕沒有安慰劑做對比都沒關系。想一想,對不對?

是以,需要排除安慰劑效應的隻适合于醫學中的一部分情況,而不是全部,什麼時候需要排除呢?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好且疾病可能自愈的時候。

部分醫生或醫學生好好看看上面兩段話,也别被安慰劑效應完全洗腦了,安慰劑效應也隻是适用于一部分醫學現狀。

最後一句寫給這些醫生,在自己水準較低的時候,多思考、多學習和了解知識,你需要看很多很多正确的客觀的知識,盡量看全面。在指責任何一個人之前,先别盲目下結論,先有把握再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