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上海! 帶着特殊的任務——迎接寶寶出世,侍候兒媳月子,在上海逗留了三個月(除了暑假又請了一個月事假)。三個月的時間,除了陪孕晚期兒子散步近處遛彎到張衡公園、濕地公園外,最遠處陪兒媳進行産檢及待産的上海婦嬰第一醫院。出入頻繁的更多的是兒子租住的小區東邊的聯華超市和稍遠些的大型家樂福超市,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做好後勤保障。
如果不是小區裡長椅上坐着的上歲數的老人說着我一點也聽不懂的上海話;如果不是小區外那一排排停在人行道上的共享單車;如果不是大樹下或三五騎電動車的人車前放着的租房廣告;如果不是早晚看到的很多行色匆匆奔走的年青人;我真是感覺不到我是在上海,因為兒子租住的小區,真的跟老家縣城沒兩樣。
小區裡也有麻将館。兒子租的二樓,正下方一樓就是個麻将館。麻将桌至少有三桌,打麻将的人常常抽煙,是以一樓的樓門便開一條寬縫,煙味彌漫在樓道中,嗆人口鼻。夜深人靜時,和麻将的聲音攪人睡眠。
小區裡也有拾荒人。小區裡幹濕垃圾分類,每次扔垃圾時,常見一位老人守在幹垃圾桶旁邊,迅速地翻撿着可以賣的廢品。也有老人在你提着紙箱或塑膠瓶向垃圾箱走時,就伸手向你要走這些東西。這些老人都是住在小區的,因拆遷才住進樓房的,沒有退休工資。
小區裡年輕人有很多二胎父母。常見年輕夫婦帶着兩個小孩在小區中心健身公園玩耍,也許這些二胎父母是上海土著吧,有房有車有工作,有财力與精力養護孩子。
小區後面也在修路。修路機敲打路面的嗒嗒聲,直擊耳膜。修了中間,又修兩邊,又是鋪管道,又是壓路面。清晨六點就已然開始施工,一直到下午六點。白天要想耳根的清淨就隻能關閉門窗,開空調去暑氣了!
小區裡人們衣着打扮很樸實。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老的人,穿衣都很樸素,很少見穿旗袍拎小包精緻女人。人們追求更多的是衣服穿着的舒服!
再見了,上海!兒子送我上車時,特意帶我逛了逛南京路,再次見識了上海的繁華;又去了人民公園,看了看相親角;去麥當勞吃了漢堡喝了可樂!為我的離開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再見了,上海!我已然于三年前見識了外灘燈光的璀璨,城煌廟的熱鬧,中華文化宮書畫的精湛,迪士尼樂園的刺激與新奇!此次我更多的享受了上海的另一印象——樸實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