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全國各地紛紛啟動了3-11歲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各位小朋友在老師的組織下,家長的帶領下投身轟轟烈烈的打針運動。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疫苗接種現場那叫一個精彩,來給大家放段視訊感受一下:

萌娃們用自己真情實感,發自肺腑地上演了一場大型搞笑悲喜劇,讓網友們大開眼界。
說起帶娃打針,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着說不盡的悲喜經曆,當人類幼崽面對醫生的注射器,你永遠想不到,他接下來的反應會有多神奇。
要說小孩子對打針的恐懼,大家肯定覺得天經地義。
但是想想我們第一次帶孩子打針的經曆,有多少小萌娃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淡定地面對人生的第一次風雨。
來看看小家夥們第一次看到要給自己打針的阿姨是什麼表情?
NO.1天真無邪
“阿姨你好漂亮,是來跟我玩的嗎?”
NO.2疑惑好奇
“阿姨這是要幹啥?是要給我好吃的嗎?”
NO.3懵懂無知
“我在哪?你是誰?要幹啥?”
NO.4谄媚微笑
“今天好開心,阿姨你看我可愛嗎?”
然而,不管小家夥是哪種表情,當針頭紮進肉裡,他們能感到的隻有疼痛來襲。
可憐的小家夥上一秒還在開心地笑,下一秒就痛哭成了表情包。
看看他們臉上的疑惑。
憤怒。
和委屈。
分明在訴說着自己受傷的心理:
“人家沖你笑,咋還紮人家?”
“阿姨這麼美,為啥會傷人?”
“我這麼可愛,你們也忍心?”
作為一個剛剛來到世界的小娃娃,可能就是從這一刻起明白了社會的險惡,人心的複雜。
不過,也不是每一個小朋友第一次打針都這麼無知無畏,比如這個寶寶,雖然還沒親身經曆,但前面寶寶的哭聲已經把他吓得雙眼緊瞪,眉毛倒立。
比給寶寶打針更可怕的是讓他看别的寶寶打針。
自從寶寶們明白了打針的含義,帶孩子打針成了家長們最大的難題。
一哭二叫三逃跑,是小朋友們對抗打針的拿手好戲。
隻要能掙脫爸媽和醫生的手臂,即使費盡全力寶寶們也在所不惜,更何況他們還有着令人佩服的十八般武藝。
第一招:鯉魚打挺式
“我跳,我跑,就是讓你抓不着。”
第二招:金蟬脫殼式
“我脫了衣服拼命跑,結果還是逃不掉。”
第三招:拼命掙紮式
“告訴你們,想抓住我打疫苗,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怪不得網友評價,按住孩子打針,簡直比殺豬還費事。
家長們終于明白,為啥學校通知,帶孩子打疫苗必須家長們親自去了。
不過,家長們想說的是,制服以上這些熊孩子,還是得班主任來鎮場子。
畢竟,家長隻能管住自己家的孩子,如果遇到像下面這樣愛管閑事的小朋友,那可真是沒法子。
因為人家不光自己準備跑,還要叫上所有等待打針的小孩子。
是誰說的,怕打針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小家夥們一定是對這句話有着深刻的認識,隻是,結局卻不像他們想的那麼美好。
因為如果被抓到,被擡回來的感覺可不太妙,比如下面這個:
其實,帶孩子打針不僅是個體力活,還特别考驗家長和醫護人員的智商、情商和反應能力,因為别看孩子們小,他們的套路可真不少。
套路一:提出無理要求
比如這個,面對即将紮向自己的針頭,孩子想出了和醫生交涉的理由:
“阿姨,這個針頭太尖了,能剪一下嗎?”
寶貝,剪完之後的針頭紮人可是更疼哦。
套路二:找到奇葩借口
比如下面這個小男孩:“媽媽,不是我不想打針,隻是我不想讓男人給我打針。”
不得不說,這孩子有出息,小小年紀就懂得異性相吸。
套路三:努力讨好醫生
比如下面這個,為了“逃避”打針,小家夥猛誇護士阿姨:“你咋長這麼漂亮呢?”
不過小嘴再甜,也掩蓋不了你的真實目的,當小家夥說出“你别給我打針了”這句話時,阿姨早就想好了對策。
别怕,阿姨隻是給你擦擦肩膀。
阿姨雖然欺騙了我,但我不生氣了,還是決定原諒你。
套路四:計劃離家出走
比如下面這個,我騎着我心愛的小車車,媽媽再也抓不到我。
離家出走絕對是小家夥們為逃避打針能想到的終極對策。
而且有的娃不但敢想更敢做,比如這個,怕打針,一口氣跑出50公裡。
不過,當寶寶們發現,打針這件事,無論怎樣都逃不掉,也隻能無奈地接受了,但是怎樣緩解疼痛,小家夥們也有妙招。
方法一:自我催眠
閉上雙眼,先運氣,再念咒:“我不害怕,我不害怕……”
隻要看不見,就感覺不到疼。
你瞧這孩子的小神情,讓人不确定這到底是在打疫苗,還是唐僧遇上了白骨精。
方法二:自我鼓勵
“我不害怕,我要堅強,我要勇敢,加油,奧利給!”
别看寶寶年紀小,豪言壯語可不少。
主動打針志氣高,自我鼓勵疼痛少。
方法三:狂喊口号
這個必須得提這個片刻,大家感受一下這魔性循環的“奧利給”。
對于家長來說,這絕對是大型社死的現場,媽媽一定納悶,這難道是紮到哪個奇怪的穴位了?
方法四:唱歌壯膽
俗話說,酒壯熊人膽,沒想到,歌壯萌娃膽。
看到這個兩歲的小萌娃一邊唱歌一邊勇敢地伸出胳膊,讓人不禁為他點贊。
隻是這歌詞:
人生是個迷,幾人能猜對。愛情這杯酒,誰喝都得醉。
人生感悟頗深啊。
看了這麼多孩子打針的可愛事例,我發現,其實每一個小朋友都是隐藏的影後、影帝。
平時沒有表現的機會,但是遇到打針,他們都發揮出了自己精湛的演技。
雖然既不是偶像派也不是演技派,但他們飽滿的情緒感染力和深厚的台詞功底絕對無敵。
看看這位小朋友,跟随着他漸變的表情,痛苦的感受呼之欲出。
當聽到他大喊“啊,我中箭啦~”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有那麼一瞬間的恍惚,醫生,你确定紮他的是針而不是劍嗎?
又比如這位有口才特長的小朋友,護士阿姨一針紮下去,他的順口溜脫口而出:“烤地瓜烤地瓜,一塊錢能買仨。”
還有這個,順口溜算個啥,瞧瞧咱這獨具特色的方言:“哎呀呀~哎呀~我滴個親娘诶!”
看看這位小朋友,一邊大哭一邊對醫生大喊:“我不會動的,我不會哭的~”
這情緒的飽滿程度和瓊瑤劇裡的“咆哮帝”有一拼。
還有這個。
前一秒鐘還在嚎啕大哭,後一秒鐘針頭拔出來立馬和醫生說“謝謝”。
孩子,你是如何做到把情緒轉換地如此收放自如?
看夠了孩子們打針時的哭哭鬧鬧、大喊大叫,再來看看有些小朋友不同尋常的反應,比如下面這幾位,絕對是萌娃打針界的翹楚。
一針紮下去,沒有疼痛,也沒有眼淚,小男孩一連串的十幾個“舒服~舒服~舒服~”再配上享受的表情,直接把疫苗打出了足療的效果,讓人不得不佩服。
這位小朋友絕對是打針的最高境界,除了針紮下去那一瞬間的疼痛,竟然一邊打針一邊笑出了聲,當醫生拔出針頭,小家夥竟然提出了“還要再打一針”的要求。
當弟弟看到哥哥去打疫苗,強烈要求給自己也打一針。
要說家裡有兩個孩子,天天搶吃搶喝搶玩具肯定不稀奇。但是争着要打針倒是奇迹。
不過這好解決,護士小姐姐當場就給安排了一針,别的不敢說,想打針管夠。
其實,帶孩子打針有時候就像拆盲盒,因為小家夥們的反應可能千變萬化。
遇到不願意打針的時候,小崽子們狼哭鬼嚎、奮力掙紮,一針下來,可能你的耳朵已炸,嗓子已廢。
最後,給所有家長們一個忠告,如果你嫌輔導作業太累,那就帶娃去打個疫苗,其實隻要對孩子溫柔一點,沒有什麼解決不了。
作者|芊和,來源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主播| 一凡,電台主持人。
圖檔|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