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宏工科技 年度盤點】矽負極産業化“追蹤”

摘要

矽負極材料的銷售将從2023年真正開始;到2025年,全球矽負極材料的需求預計将以7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矽負極産業化程序加速推進。

2021年以來,矽基負極參與車企明顯增加,技術發展步伐開始加快,包括蔚來、智己和廣汽埃安在電池技術上均提及矽負極,國軒210Wh/Kg LFP電芯也首次成功應用矽負極。

在需求端,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矽碳負極的出貨量0.9萬噸,約占全部負極材料出貨量的2%。

在供給端,國内矽負極領域開始逐漸擴容,目前主要有這幾類:

一是現有石墨類負極企業,如璞泰來、杉杉、正拓能源、斯諾、BTR、中科電氣、翔豐華等;二是科研院校創始團隊,如天目先導、壹金新能源等;三是電池企業,如甯德時代、國軒高科、力神、星恒等;四是化工企業跨界或矽材料企業切入,如石大勝華、新安股份、矽寶科技等。

在應用端,廣汽埃安Aion LX已入選工信部第10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采用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NEDC續航高達1008km。此外包括包括蔚來、智己汽車在電池技術上均提及矽負極。

在電池端,國軒高科在成功應用矽負極的同時,已具備5000噸矽碳負極材料的生産能力;星恒電源也計劃在現有錳酸锂材料與電池技術基礎上,逐漸導入包含納米矽碳負極在内的新技術。

三星SDI于2021年将推出第二代含矽量7%的電池矽基負極,預計2024年釋出第三代矽含量為10%的電池。

4680電池的推廣也有望加速矽碳負極進一步滲透。特斯拉此前收購美國電池初創公司SiILion,後者最重要的專利之一“包含矽顆粒的大型電池負極”,現已轉移到特斯拉名下。

回顧2021年,多家企業也陸續披露了各自矽負極的進展:

璞泰來表示,公司矽系負極最早和中科院在江西紫宸廠房合作建立中試工廠中的房間,目前已完成第二代産品研發;在溧陽亦建立了氧化亞矽中試線。公司第二代矽基産品産業化已具備基本條件,根據市場需要會逐漸加大供應能力。

杉杉股份表示,目前矽基負極産品已批量應用于3C領域。其掌握了矽基負極材料前驅體批量化合成核心技術,搭載該技術所合成的材料已經通過下遊核心客戶測試。

翔豐華表示,公司開發的矽碳負極材料産品處于中試階段,已具備産業化條件。後續若有市場需求,公司将會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相應比對批量生産。

石大勝華表示,矽碳負極存在适配高電壓電解液的需求,且需添加特種添加劑,公司持續進行矽碳負極材料以及添加劑的研發,目前已經進行客戶送樣測試工作。未來潛在客戶有甯德時代、ATL、三星、LG等,4680廠家會作為重中之重。矽碳負極材料銷售會借助海外電解液溶劑的銷售管道。

新安股份表示,碳化矽負極項目的中試工程已完成裝置安裝進入試生産前準備階段。

矽寶科技生産的矽碳負極材料已認證數家電池廠商測評并實作小批量供貨,2021年11月,其公告稱建設1萬噸/年锂電池用矽碳負極材料項目,産能規模從50噸提升至萬噸級别。

格龍新材料第一代矽碳複合負極已認證客戶的認證,到量産階段。産品可實作在容量提升的同時保持首圈效率在93%以上,極片壓實 >1.65g/cc,10C 放點溫升

天目先導核心技術源于中國科學院實體所,其锂離子電池矽負極材料目前年産能可以達到2000噸;壹金新能源技術源自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其年産5000噸锂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項目計劃于2021年年底投産。

在海外,矽負極産業化程序亦在加快。

2021年7月底,SK Materials表示,計劃投資600億韓元(約合3.3億元)與美國電池材料供應商Group 14成立合資公司,旨在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同期,Group 14宣布,其位于華盛頓的首個锂電矽碳負極材料工廠正式上線,年産量120噸。其開發的“SCC55”可直接替代傳統石墨負極,提高50%的能量密度。

三星SDI于2021年将推出第二代含矽量7%的電池矽基負極,預計2024年釋出第三代,矽含量為10%,且正考慮從南韓兩家公司采購矽基負極材料。此前三星SDI曾釋出第一代矽含量為2%的負極材料,并在2018年首次應用于電池。

行業預計,矽負極材料的銷售将從2023年真正開始;到2025年,全球矽負極材料的需求預計将以7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聲明:本文章屬高工锂電原創(微信号:weixin-gg-lb),轉載請注明出處。商業轉載請聯系(微信号:zhaochong1213)獲得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