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建立安全感?

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過程

當我們在談論安全感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談論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以及自己與自己的關系。

襁褓中的孩子,安全感更多地來自于生理需要的被滿足。這能幫助他建立對世界最初的信任——這裡是安全的,我的感受有人知道。

學齡前的孩子,安全感更多地來自内心的感受被看見、被命名。這能幫助他确認自己的内在體驗——我有這麼多的情緒,我是真實存在的,是值得被愛的。

青春期的孩子,安全感更多地來自對關系的體驗。這能增強他的獨立性和對生活的信心——父母是值得信賴的,我是有能力的,也是被尊重的。

這裡,我們要談論的是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建立安全感。

給孩子空間

你允許孩子鎖門嗎?

有不少家長會說,孩子不自覺,如果不盯着他 ,鬼知道他在幹嘛?不是上網打遊戲就是看小說,反正不會好好寫作業。

那麼,在孩子完成了作業、所有電子産品都拿到客廳,你允許你的孩子鎖門嗎?或者,當你的孩子臉色不好地回到家,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你能忍耐多久不去敲門?

房門外的我們坐立不安:他們究竟在裡面幹嘛?我們無法忍受腦子裡蹦出來的各種無厘頭的想法,不管是哪一種情景,都不會是令人愉快的。我們除了擔心,還有被拒絕、被抛棄的憤怒,以及對失控的焦慮。

讓我們把鏡頭切換到房間内。孩子在房間裡,或者躺着發呆,想着他們的小心思,或者哭泣咒罵着傷害他的人,或者寫寫畫畫抒發情緒,也或者自得其樂地做他喜歡的事……無論是哪一種,孩子都在試着度過隻屬于自己的時光。他也在告訴我們:别擔心我,也别來打擾我,我想一個人呆一會兒。

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空間,讓他有機會獨自面對自己:白天學業上的競争、人際中的壓力,還有夜晚的夢境、無法訴說的思緒,更有稀奇古怪的幻想……都需要時間來消化整理。允許孩子擁有“秘密”,是對孩子對最好的尊重。

這也是最考驗我們耐心的時候。此刻的耐心,不是語重心長的教導,也不是追着問“你怎麼了”,而是安心等待,等待孩子打開房門,說,“媽,我餓了”。

青春期的孩子在獨立與依賴之間搖擺。他們既需要與我們保持距離,渴望像成年人一樣得到尊重;也會跟我們撒嬌,繼續享受做孩子的特權。如果我們能配合孩子的節奏,讓孩子把控與我們關系的遠近,将給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推開我們時,我們沒有消失;靠近我們時,我們随時都在。

給自己底氣

與其說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如說他們更有自主性。自主性不是青春期才有的,它是伴随着自我意識誕生的。但到了青春期,自主性表現得更為強烈了,迫切地需要拓展到了更多更廣的領域。當孩子的經驗和能力不足以支撐他們爆棚的自主性時,他們與我們的沖突将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孩子的情緒也會波動得非常劇烈,當内心深處蠢蠢欲動的東西爆發出來時,就不會輕易停下,而是如瀑布一樣,一瀉千裡。處于這種狀态下的孩子,内心正經曆着失控的恐懼。成人強有力的制止,就是替他們按下了暫停鍵。孩子仍會反抗我們,但内心裡卻會松一口氣。比如,正處于情緒高漲、做出暴力行為的孩子,在成人強行制止下,他們雖然會劇烈反抗,甚至對成人惡語相向,但同時也會流露出放松的神情。

青春期的孩子還容易表現得不顧一切,并将此視為勇敢和成熟。比如,有些孩子會競相比較各種自殘的方法,以彰顯自己的勇敢;還有的孩子會為了證明自己長大了,想去找一份模特的兼職。這個時候,嚴肅地制止他們的行為,并告訴她們,永遠不要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博取眼球,這不是勇敢;也永遠不要踏入潛藏的危險場合,貿然扮演成年人的角色,不是成熟。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我們提供一個堅實的“保護”,讓他們不至于因為沖動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并相信自己能渡過難關。這種“保護”,展現為毫不動搖的嚴厲姿态。所謂的給孩子民主和自由,不能成為縱容和放任的借口。我們要敢于管教孩子。

對孩子放手,讓他們發展自己

人生中沒有哪個階段會像青春期一樣,渴望結交朋友、在意朋友眼中的自己。孩子們因為各種微妙而多變的标準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些正式、非正式的大小團體。團體中的身份,有助于孩子多方面的個性各有發展又彼此聯結,進而使人格豐富而完整。

不僅如此,孩子在團體中獲得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幫助孩子暫時逃離生活中無法應對的困難,以緩解壓力,比如父母離婚等家庭變故。總的來說,團體能幫助青少年順利度過與家庭逐漸脫離、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我們要了解同伴和團體對于孩子的意義,對孩子放手,支援和鼓勵他們與人交往,參加各種團體活動。

但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由于團體也會使得孩子容易有沖動的情緒和行為,這些情緒和行為在他們離開團體或者一個人時不太可能出現。是以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孩子參加了什麼性質的團體。尤其是當發現孩子加入了某些人員複雜、懷有惡意的或者“作風強硬”的團體時,我們要及時幫助孩子脫離。

父母的關系是孩子安全感滋生的土壤

孩子會反抗我們、挑戰我們,也會暗地裡觀察我們、模仿我們。夫妻關系,确切地說,是孩子眼中父母的關系,影響着他們安全感的建立。無論成人的婚姻處于哪種狀态,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都是不可分割的,即便是喪偶家庭,父母中的一方與過世的另一方在内心建立的關系也會影響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也就是說,關系的品質決定着一個人安全感的強度。

這個關系,還包括我們與自己的關系。比如,我們是否相信生活,是否抱有期待,是否對自己的人生有信心,不苛求自己、不苛責他人……這樣的我們,在較大的尺度下,狀态是穩定的,我們的安全感是較高的,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程歡:從事教育近二十年,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心理健康講師。

最近,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失敗的人

2021-07-22

打工旅行與心理學丨 一個自己的房間

如果我不是你的孩子,你還會愛我嗎?

2021-07-21

做心理咨詢,如何判斷咨詢師的勝任力?

為什麼她們離不開家暴男?

作者UM心理主筆,文章轉載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近2000篇原創親子/兩性/個人成長心理文章,精神分析學習,7年陪伴,少點内心的沖突,多點精神的自由。

如何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建立安全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