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8年時間,我把孩子養成了廢人:不恰當的愛會變成毒藥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當我們生活的時代越來越優越,每個家庭都希望将更好地給孩子,但“一股腦兒”式的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愛,是所謂最好的愛嗎?

我想大家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隻是現實中真正做的時候分不清。

還是那句話,不要将溺愛與疼愛混淆,更不要讓對孩子的愛成為傷害孩子成長的毒藥。

請給孩子機會成長

“我嘔心瀝血,花8年時間,卻把孩子養成了廢人”,請來看看這對父母的反面例子。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八歲小男孩講述了自己的真實生活,每天早上眼睛還沒有徹底睜開,爸爸就會進屋來喂他喝奶。

當然,之後的穿衣、洗漱都是由爸爸或者媽媽完成的,吃飯也需要喂,吃過飯出門時媽媽還要給自己穿鞋。

花8年時間,我把孩子養成了廢人:不恰當的愛會變成毒藥

總之,聽起來似乎除了咀嚼和走路,其他事情都是由父母代勞的。

這是令人羨慕的事情嗎?這是父母值得炫耀的養育成果嗎?當然不是。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這是寵愛、疼愛在無意識中變成溺愛的典型寫照。

孩子或許不是真的懶惰,隻是習慣了父母的給予,可這種習慣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很可能令孩子成長為隻知道接受和索取,不知感恩與回報的自私且無能的人。

花8年時間,我把孩子養成了廢人:不恰當的愛會變成毒藥

失去生存能力無異于走向死亡

一個人可以懶到什麼程度?答案是活活餓死。

這絕非聳人聽聞,河南小夥楊鎖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給家長和孩子們上了生動且悲慘的一課。

他出生在農村,盡管家庭條件有些貧寒,但父母為他遮蔽了所有風雨,給了他最大限度的疼愛。

楊鎖從小被家人溺愛着長大,肩不擔擔、腳不沾泥,是對他非常準确的形容。由于長期有家人照顧,他已經不僅僅是懶惰了,更意識不到獨立生存的意義。

花8年時間,我把孩子養成了廢人:不恰當的愛會變成毒藥

有家人照顧的房間裡,就是他最喜歡最舒适的地方。

離開校園後,楊鎖更無法正常走入社會,父親去世後,母親除了做農活,仍然做好一日三餐喂到他嘴邊。

可這種生活無法持續一輩子,母親去世後,楊鎖依然等着人伺候,隻是父母早已不在了。

為此,他不斷變賣家裡的東西,用來買東西糊口,又因為太冷而燒掉了家裡的所有木制品來取暖,包括床鋪。

最後,他隻能蜷縮在地上,在真正“家徒四壁”的環境裡,被活活餓死了。

花8年時間,我把孩子養成了廢人:不恰當的愛會變成毒藥

親戚的幫扶和勸說,沒有讓他生出外出打工賺錢糊口的打算,因為從心理到身體上,他已經成了一個“廢人”。

對孩子不恰當的愛會變成毒藥,他們未來的結局可想而知。

孩子在不斷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成長是自然規律,家長應該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讓孩子鍛煉獨立完成,而不是剝奪這種機會。

孩子隻有實踐,才能體會親自動手勞動的愉快,才能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花8年時間,我把孩子養成了廢人:不恰當的愛會變成毒藥

你也在以愛之名傷害孩子嗎?如果是這樣,請盡快改之!

厘清疼愛與溺愛

有些家長将疼愛做到極緻,甚至失控成為了溺愛;

有些家長則是因為自己小時候缺少家人的關愛,長大後下定決心一定不讓孩子過相同的童年,于是将自己小時候沒能得到的,父母沒能為自己做到的,全部加倍返還到自己孩子身上。

這些想法本無可厚非,但要把握尺度,厘清疼愛與溺愛。

疼愛,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而溺愛則是為孩子完成一切,不看孩子是否需要,也不看孩子是否是以而開心,家長認為隻要做了自己想做的,就算圓滿完成了照顧孩子的任務。

花8年時間,我把孩子養成了廢人:不恰當的愛會變成毒藥

發人深省的是,這種看似無需回報、強大的愛,實際上卻是在逐漸蠶食孩子的勞動能力和勞動意識,最終讓孩子成為無能、自私的人。

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以後被不幸包圍的人,那麼就從小對他百依百順。

溺愛并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将孩子養成廢人,無法護佑孩子健康茁壯成長,隻能成為孩子成才路上的絆腳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