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代醫療水準在不斷進步,可一旦患上癌症這類重大疾病,想要治愈難度還是很大,甚至很可能讓生命就此終結,是以不少人都是“談癌色變”。
而随着年紀的增長,人的身體抗病能力也會逐年下降,患癌症的幾率也會增加,不少人都想知道該如何有效地防止癌症的發生,為此而想盡各種辦法保健養生,到最後卻不一定能逃脫癌症的魔爪。

難道保健養生不應該嗎?不是的,實際上大多的癌症都是由小病拖出來的,有一些小病如果不重視,任其發展到一定程度,那麼就極可能演變為惡性惡性良性腫瘤。
是以保健養生、強健體質是沒錯,但卻不能是以就覺得自己底子好,身體強壯,患上一些小疾病時就選擇直接忽視,這樣的做法很可能就給了癌症可乘之機。
以下四種疾病建議早點治療,否則癌症會找上門。
1、B肝
B肝一般是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屬于肝髒慢性疾病,具有傳染性,其病毒可通過血液、體液,母嬰傳染,性接觸的方式進行傳播,患者症狀表現為乏力、厭食、惡心、腹脹、肝區疼痛等。
當B肝病毒有機會進入到肝髒細胞,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被激活的情況下,原本完好的肝細胞會受到感染,進而導緻急性B肝炎的發生,進而會形成肝硬化,肝癌就很可能随之而來。
根據權威資料顯示,大陸目前約有9000萬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占了全球B肝病毒攜帶者總數的三分之一。而在全世界的肝硬化以及肝癌患者當中,約有百分之七十是由B肝引起。
這些資料就足以說明,B肝與肝癌之間是存在關聯的。然而現實是,大多數人在查出B肝後并不重視,不檢查、不治療,想等病毒自己消化掉,最終等來的卻是患上肝癌的噩耗。
2、糖尿病
這是一種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多發于長期高糖、高脂飲食者,有家族遺傳糖尿病病史者,超重、肥胖者等,一旦患上需要終生進行間歇性治療。
而根據相關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群患上癌症的幾率也非常高,某些癌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比如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這些。
是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控制好血脂、血糖水準,并且維持一個健康的體重。
因為一旦血糖控制不好,那麼就容易引發一系列的急、慢性并發症,像酮症酸中毒、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等,進而導緻體内的代謝出現了明顯障礙,對于惡性良性腫瘤無法有效控制,這樣就會讓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有機可乘,進而導緻癌症的發生。
3、慢性萎縮性胃炎
這種疾病多發于飲食不規律者、鉛作業工作者、年老者,屬于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可能會有上腹部隐痛、脹滿、嗳氣、頭暈、乏力等症狀,并常有胃出血、胃潰瘍、貧血、癌前病變等并發症,轉化成胃癌的風險很高。
由于這種疾病患者可能感受不到任何症狀,或僅有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狀,是以很多人在做胃鏡後發現了這種疾病也不去重視,直到慢性的萎縮性胃炎發生局部的惡變,進而演變為癌症時,才後悔莫及。
建議有這種疾病的患者還是要重視起來,發現了就好好治療,以免為時晚矣。
4、乳腺囊性增生
這種疾病屬于乳腺增生症的一種,多發人群為中年婦女、青少年和絕經後婦女,發病原因多與勞累、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有關,是一種病理性的變化,症狀主要表現為乳房有腫塊、乳房疼痛,伴随有乳頭溢液,很容易惡化癌變,導緻患上乳腺癌的幾率增加。
是以建議患有此種疾病的女性要定期到醫院做複檢,生活中要堅持适當的運動,采用合理的膳食結構,嚴格控制體重在标準範圍内,務必戒煙戒酒,并保持客觀開闊的心态,避免一切消極壓抑的不良情緒。
是以綜上所言,查出了身體的疾病時,不管嚴重與否,都要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不要因為自己感覺不到有什麼病痛,就盲目地放棄治療任其發展,尤其是發現有以上四種疾病時一定要有所警惕,以防有癌變的可能。
另外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物,比如蘆筍、西蘭花、卷心菜等蔬菜,香菇、銀耳、木耳等真菌類,柑橘類的水果,海參、鼈、龜等海洋水産類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