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作家劉以鬯逝世 作品曾啟發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

作者:紅星新聞

6月8日下午2時25分,香港著名作家、媒體人士劉義軒在香港華東醫院去世,享年100歲。他的妻子Lopeyun在訃告中公布了這一消息。

香港作家劉以鬯逝世 作品曾啟發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

劉轶軒被譽為香港文學界的一代大師,内地讀者可能并不熟悉,提到電影《花式歲月》和《2046》大多是熟悉的,這兩部電影由王家偉執導,靈感來自劉轶軒著名的《唐人》和《酒人》。"最令人高興的是,讓世界知道香港曾經有過像劉義璇這樣的作家,"王說。

香港作家劉以鬯逝世 作品曾啟發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

劉轶軒,原名劉同宇,1918年12月7日出生于上海,後在香港擔任編輯,一直緻力于嚴肅的文學創作。1936年,第一部短篇小說《流亡中的安娜·弗羅斯基》出版,他寫了《酒人》、《唐人》、《神廟内幕》、《錯》、《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刀》、《模型郵票陶瓷》等作品。其中,《醉漢》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與《下山》一起啟發了王家偉拍電影《花式歲月》《2046》,《花式歲月》電影尾巴也特别感謝劉一軒。

6月9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山在微網誌上向劉先生緻敬,并抄送了劉義軒編輯的《香港文學作家傳記》。劉先生因其小說而聞名于世,如《酒人》、《廟内》和《惡毒》,以及他創辦的月刊《香港文學》。但他也非常重視文學史資料的收集和編纂,出版了一本文學回憶錄《看樹與樹》,這本工具書也是香港文學史編纂的重要成就。"

香港作家劉以鬯逝世 作品曾啟發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

香港作家和詩人廖偉偉将劉義璇評價為香港新文學的代長是罕見的。他的小說充滿詩意,其背後是一代香港文人的冷暖自我認識,鏡子自畫像,也是所有人的鏡子。

人民文學出版社剛剛出版了劉義玄的書《酒人》、《唐人》和《廟内》。在小說《酒人》中,劉義璇講述了一位從上海到香港的新文學作家因堅持嚴肅的文學創作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書中簡體版的導言為小說"由内而外充分展現了英雄的社會、人性、生命,甚至絕望的自己,雖然他對一切感到不滿,卻無法戰鬥,隻能用醉酒和麻醉自己對真相的了解來逃避。"在他的一生中,劉義璇本人畢生緻力于嚴肅的文學創作,在他看來,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既要實驗,又要實用。同樣出生于上海,後來移居香港從事藝術工作的王嘉偉,在《花式歲月》的片尾字幕中向這位"上海綜合體"的先驅緻敬。

香港作家劉以鬯逝世 作品曾啟發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

除了作家的身份,劉義軒還是報紙和雜志的編輯。1941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他前往重慶編輯《國家公報》,1945年傳回上海擔任《和平日報》主編,1948年離開上海移居香港,擔任《星島周刊》、《香港時報》、《和平日報》、《和平日報》主編、《和平日報》、《和平日報》、《和平日報》主編、《和平日報》、《和平日報》、《和平日報》主編、《和平日報》、《和平日報》主編、《和平日報》、 他還曾在新加坡和吉隆坡擔任增刊編輯。1986年,他創辦了《香港文學》月刊,并擔任主編直至2000年。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上寫作》系列《劉義軒:1918》用光影影像記錄了劉義軒的經曆和創作。

當香港書展于2010年首次設立年度作家獎時,人們普遍預計他将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年度作家。那一年,91歲的他發表了現場演講,并在大約500名作家和嘉賓參加的招待會上得到了集體緻敬。

陳淼,成都商業日報客戶記者

編輯:荊靈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