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夢遊這件事,江湖上确實也流傳着很多傳說。

有人說,夢遊是一種靈異現象,被鬼魂附體;還有人說,夢遊時一旦被叫醒,非死即瘋;更有人擔心,夜晚夢遊的人會無意識地殺人放火。

先說理論。

夢遊,又叫睡行症。顧名思義,就是指人在睡眠狀态下,起床在室内或者戶外行走或者做一些其他的簡單動作。

夢遊其實是一種睡眠障礙,算是失眠症的一種。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圖源:站酷海洛)

首先要澄清一點,夢遊并不是做夢期間的行為。

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睡眠周期,完整的睡眠分為非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期(REM),一場完整的睡眠我們大約會循環經曆4-6個這樣的睡眠周期。

其中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又有3個階段,分别為剛剛入睡、輕度睡眠和深度睡眠。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夢遊通常就發生在深度睡眠階段,而做夢往往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是以夢遊和做夢是兩碼事。

夢遊時,我們的身體處于半睡半醒的狀态,會無意識地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除了在客廳走來走去這種行為,還有可能會做出一些複雜動作,比如穿衣服、移動家具,甚至試圖開車。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當然,還有可能會去冰箱偷吃東西……

之前有報道稱,一個美國女孩,20多年胖了120多斤,她自己都不知道原因,直到最後被查出夢遊症,才明白,原來是夢遊的時候,悄咪咪去冰箱偷吃導緻的。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圖源:揚子晚報)

還有人夢遊時會打開手機,瘋狂買買買,買到差點破産。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圖源:中國日報網)

不過以上都是極端案例,隻有很少的人會這樣。

其實夢遊并不罕見。

研究顯示,夢遊的終生患病率估計為6.9%[2],也就是說,每100個人中就有接近7個人一生中可能會經曆夢遊。

而且,兒童的夢遊機率明顯高于成年人。在2~13歲的兒童中,約有29%的人經曆過夢遊,夢遊的發病率在10~13歲時達到巅峰[3]。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夢遊的原因可能有幾個:

(1)遺傳

有學者進行了一項長達12年的研究,追蹤了1940名兒童的睡眠情況後發現,夢遊可能與遺傳息息相關。

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父母有夢遊史,那麼孩子夢遊的機率明顯更高[3]。

(2)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經常睡眠不足,夢遊機率會明顯增加,而且夢遊的形式也會更複雜[4]。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圖源:giphy)

(3)壓力過大

壓力大睡不好,這點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壓力也可能增加夢遊的機率[5]。

成年人的絕望日常:今天是周天,明天要上班,想想就失眠。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圖源:soogif)

另外,睡眠環境不好,過多喝酒,患了某些疾病等原因都可能導緻夢遊。

接下來就進入辟謠環節,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一個說法,夢遊的人千萬不能叫醒,一旦叫醒非死即瘋。

雖然這個吓人的場景很适合都市傳說,但其實一點道理都沒有。

夢遊可以喚醒,如果方式正确,一般不會産生嚴重的後果,就像叫醒了一個深度睡眠的人一樣。

但如果沒有什麼危險,并不建議用過激的方式喚醒夢遊的人,因為叫醒他們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恐懼,尤其是小孩子。

由于夢遊發作的時間并不長,大多數情況不到10分鐘即可完成,是以最好的方式是引導他們回到床上繼續睡覺,比如,輕輕轉動他的肩膀,讓他自己走回房間。

如果發現情況很危險,比如發現夢遊的人準備尿尿(别震驚,真的有!),出門閑逛,甚至在陽台的邊緣瘋狂試探,那麼及時叫醒他是聰明的選擇。

叫醒時要注意和夢遊人保持距離,盡量溫柔,如果不起作用,按照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建議,也是可以用大聲、尖銳的聲音叫醒的[6]。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偶爾夢遊不要緊,遇到小孩有夢遊的情況,家長也不用緊張。

但是要注意鎖好門窗,把家裡的尖銳東西都收起來,避免夢遊的人受傷。

如果孩子經常夢遊,夢遊一般是有規律的,可以按照規律,在夢遊前15分鐘叫醒孩子,并重複一個月,這樣能減少夢遊發生的機率[1]。

夢遊是被下了降頭?一旦叫醒非死即瘋?真相是……

夢遊過程中一旦發現危險行為,比如說自殘或者傷害家人,又或者成年之後經常夢遊,自己不睡還影響别人睡覺……

那麼,還是建議及時就醫。

最後,有些話說了一萬遍,但還是要再說一次:

早睡早起,鍛煉身體,才是預防各種睡眠疾病的正道。

審稿專家:張黎黎|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理科心理治療師

參考文獻

[1]Arnulf I. Sleepwalking. Curr Biol. 2018;28(22):R1288-R1289. doi:10.1016/j.cub.2018.09.062

[2] Stallman HM, Kohler M. Prevalence of Sleepwal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6;11(11):e0164769. Published 2016 Nov 10. doi:10.1371/journal.pone.0164769

[3]Petit D, Pennestri MH, Paquet J, et al. Childhood Sleepwalking and Sleep Terror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valence and Familial Aggregation. JAMA Pediatr. 2015;169(7):653-658.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5.127

[4]Zadra A, Pilon M, Montplaisir J. Polysomnographic diagnosis of sleepwalking: effects of sleep deprivation. Ann Neurol. 2008;63(4):513-519. doi:10.1002/ana.21339

[5]Szelenberger W, Niemcewicz S, Dabrowska AJ. Sleepwalking and night terrors: psychopathological and psych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Int Rev Psychiatry. 2005;17(4):263-270. doi:10.1080/09540260500104573

[6]https://www.sleep.org/safely-wake-sleepwalker/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