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眠人數增加或是疫情次生災害之一,失眠了我該怎麼辦?

近日,中國社科院釋出《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報告中,中國人的逐年晚睡、以及睡眠品質的日益下降,成了不可忽視的現象。

《環球日報》也曾指出,大陸失眠人口的比例比世界平均值高出10%。

為何在當下,好睡眠成了我們的奢侈品?長期失眠還能找回失去的睡眠品質嗎?

本期專家:

一、誰更容易睡不好?不僅是年齡,你的工作也會影響睡眠

【問題一】青年人近年來失眠情況在加劇嗎?本應睡得香的年齡卻睡不好,根源何在?

趙偉:過去我們都以為失眠是老年人的專利,事實上,從我的臨床上來看,青年人患有失眠的人數确實越來越多,尤其是疫情這幾年。

申晨煜:我們精神科的陸林院士(系中國科學院院士,精神病學與臨床心理學家)提到一個資料,過去三年疫情中,全球大概增加了超過一億的失眠人群,對應到中國大概是五分之一,至少增加了2000萬失眠的人群。其中也包括因為失眠的問題繼發出現的一些比如焦慮、抑郁這樣的情緒變化。

【問題二】疫情期間為何失眠人數更多?做什麼工作的人睡眠品質最低?

申晨煜:對于睡眠來說,生物鐘很重要,也就是所謂的晝夜節律。

我們在疫情之前,大家該上班就上班,該上學就上學,有一個外部的限制,其實很多人都需要這種外部限制。一旦這種外部限制被突然打破之後,尤其像疫情期間,很多學生開始上網課,上網課這件事情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讓他們出現了很多晝夜颠倒的情況。

現在疫情暫告一個段落,我覺得恢複必要的作息節律,恢複必要的線下社交、工作、學習還是很有必要的。

趙偉:《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也發現自由職業者和不工作的人睡眠品質最低,比藍領或者普通白領更差。

不工作人群的睡眠時長應該是7.36個小時,遠遠低于學生和普通白領。這意味着普通人是需要外部限制的。

【問題三】我們的睡眠品質會因為某些原因斷崖式下跌嗎?

趙偉:是的,年齡對睡眠品質的影響十分巨大。大概年齡段在50歲到59歲的時,會有階梯式的睡眠品質的下降。

原因有很多:

l  首先,随着年齡的增加,褪黑素的分泌下降。

l  其次,合并的軀體疾病可能也越來越多,比如關節炎、心髒病或者呼吸系統疾病都會導緻睡眠障礙。

l  再者,神經系統疾病比如腦血管疾病、帕金森這些都會導緻睡眠障礙。

l  另外,很多人對于衰老的接受程度不太高,可能會是以出現焦慮、抑郁等。

申晨煜:有的時候,我們認為睡眠障礙就約等于失眠,但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睡眠障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大概包含九十多種病。有些病可以被分為兩類:

l  一類是睡不着,包括失眠等;

l  一類是睡不好,這類可能和呼吸系統的疾病或者神經系統的病變有關系。

我們可能看到一個患者的主訴是睡不太好,尤其是中老年人,我們在臨床診斷的時候,要想得更周全一些,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失眠問題,還可能伴發一些軀體疾病造成的睡眠障礙,涉及的治療也可能是不完全一樣的。

圖源:AgeClub

編者按:《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30歲至49歲群眾的睡眠時長明顯下降,擁有高品質睡眠的群眾占比則逐漸壓縮。随着年齡的上升,睡眠時長和睡眠品質都随之減少和下降。 

二、遲睡早睡都一樣?睡前喝酒能助眠?這些睡眠細節至關重要

【問題四】隻要睡滿8小時,遲睡早睡是不是都是一樣的?

申晨煜:最近我看到的一篇文獻,對比了兩種睡眠模式:

模式一:是從晚上的10:00睡到第二天的6:00,睡8個小時

模式二:睡眠時間整體往後推遲4小時,從淩晨2:00睡到第二天早晨10:00,也是睡8個小時。

經對比發現:

l  推遲睡眠的人群更容易出現抑郁症,抑郁症發病率上升;

l  同時,這些人的體内的生物性激素發生紊亂;比如晚上十一點左右是褪黑素分泌的高峰期,如果長時間晚睡的話,褪黑素的分泌高峰期就會相應地延遲,人的困意也會随之延遲。

l  另外,長期熬夜的人體内壓力性激素會在夜間呈現出高峰的狀态,這種長時間的慢性壓力會破壞免疫系統。

是以,大家還是盡可能早一些睡覺,比如青年人群,推薦晚上11點到11點半上床睡覺,這樣早上6點7點左右起床,是更有益于健康的。

圖源:視覺中國

【問題五】壓力大,睡不着,我們能喝酒助眠嗎?

趙偉:壓力和焦慮是兩回事,适當的壓力是一個動力,但如果長期過大的壓力可能會引發焦慮。這涉及如何管理自己的壓力。

首先,從心理上要正确看待壓力,我個人建議大家活在當下,不要過多考慮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第二,不建議通過喝酒來改善睡眠,酒精會導緻很多其他問題,比如破壞睡眠結構等。

申晨煜:如果大家已經在考慮自己是壓力性失眠或者焦慮引起的睡眠,我建議大家來精神門診看一看。 

三、想睡好覺?我們可以這樣實操,自己在家也可以“治療”

【問題六】長期睡得差,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免費的、有效的、可以自助使用的治療方案嗎?

申晨煜:我們可以嘗試“行為認知治療方法”。我的一個老師,他把這個方法在睡眠場景的實操總結成了幾個字,叫“上下不動靜”。

l  上和下:指我們要固定相對穩定的生物鐘,不論工作日還是休息的時間,盡量保持固定的上床時間和起床時間。

l  不:指,失眠人群可以限制白天的睡眠,白天不補覺,不午睡;睡前不玩手機;不喝咖啡和茶等刺激性飲料。

l  動:指白天要有一定的體力消耗,或者運動。

l  靜:指有些焦慮性失眠,睡前可以做正念冥想或者深呼吸,刺激一下迷走神經和腹交感神經。

這種方法不是立竿見影的,它需要你堅持一段時間,但如果你堅持嘗試,絕大多數睡眠問題是可以緩解的。

【問題七】褪黑素是解決失眠的良方嗎?我們如何選擇安眠藥?

趙偉:我先說關于褪黑素的問題,褪黑素并不是一種藥品,它僅對晝夜節律紊亂有用,對倒夜班和倒時差的人有用。另外,長期服用褪黑素有一些安全性的隐患。

對于長期睡眠不好的人來說,首選認知行為治療,通過改變對睡眠的錯誤認知和行為來改善睡眠。

圖源:視覺中國

編者按: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指将認知治療和行為治療結合,改變個體歪曲的認知和行為(簡稱CBDI),由臨床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家A.T.Beck提出,用途廣泛,典型應用例如緩解睡眠、慢性疼痛等生活問題和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注意,該方法是周期性的,改變是循序漸進的,且需要患者較強的積極性來參與治療。

第二才涉及藥物治療,藥物一般包括安定類藥物和一些新型的睡眠藥物,包括其他的一些抗抑郁藥物。

l  老年人首選非安定藥物,因為安定類藥物可能會讓老人産生蓄積效應,代謝不掉造成跌倒風險;

l  但是焦慮人群可以考慮安定類藥物,它是很好的抗焦慮藥物;

l  而抑郁人群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藥物。服用安眠藥記得要遵醫囑,注意安全。

申晨煜:補充一下褪黑素無法被納入藥物的原因,主要在于:

l  首先,每個人對褪黑素的生物吸收率不一樣,不太好定量,是以無法用于臨床。

l  第二,長期服用褪黑素,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己體内分泌褪黑素的節律。

l  第三,長時間服用褪黑素可能會産生一些副作用,比如說惡心、頭暈、頭痛以及消化道症狀等。

【問題八】助眠科技産品,有必要買嗎?

申晨煜:一些幫助睡眠的裝置比如枕頭、床墊、睡眠儀等沒有特别多的臨床科研證據,絕大多數醫生不會直接去推薦這些東西。不過床墊或者枕頭确實可能增加舒适度,間接改善睡眠。另外,遮光窗簾、眼罩等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遮光能夠保證我們褪黑素的分泌。這一點大家也要格外注意,睡前玩手機會因為螢幕藍光影響褪黑素分泌,是以失眠時也要注意手機的影響。

最後,我們還是建議,出現失眠問題先用相對來說經濟花費較少的行為認知治療法,糾正你對睡眠的認識和錯誤行為。如果實在不行再求助于藥物,再不行才考慮比較昂貴的助眠科技。

撰稿:廖欣宇

編輯:李曉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新聞《鵝滴醫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