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内玩不了手機,放假在家會不會變本加厲地玩?
上學時可以強制“沒收”手機,假期在家的家長如果同樣采取簡單粗暴的管理行為,孩子不買賬不說,更可能激化親子沖突。
寒假能否引導孩子在合理限度内使用手機,極大程度上考量着家長的智慧。
孩子能否處理好學習與手機的關系,直接影響寒假成敗,甚至還可能決定孩子的未來!
正文前說明一下,本文隻面向日常離不開手機,但是還沒有嚴重到重度沉迷程度的孩子。如果孩子已發展到不讓玩手機就不學習甚至威脅跳樓的地步,那麼建議還是要盡早就醫。

01
春節串門,大人打麻将,國小六年級的外甥,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趴在沙發上。
當然,他手裡拿着手機。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沒有孩子天生喜歡玩手機。
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大人貪玩,為了解放自己的時間,就把孩子丢給了手機。
在孩子還沒有足夠自控力的年紀,正是因為我們懶得陪孩子,才讓孩子漸漸手機成瘾。
是以說到怎樣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孩子做好榜樣,專心陪伴孩子。
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清華才女武亦姝的父母。
武亦姝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冠軍,公認的“才女”。2019年,武亦姝以613分(上海聯考滿分為660分)的好成績,考取清華大學新雅學院。
當年其父在采訪中,就透露了家庭教育秘鑰:
每天下午四點半後準時手機關機,不工作不玩耍,不聊天打遊戲,心無旁骛地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喜歡詩詞歌賦,父母就陪着她一起“喜歡”。他們堅持陪伴女兒讀書、繪畫、學習,玩“詩詞接龍”,并樂此不疲。
而随着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2》的熱播,武亦姝的父親也成功“出圈”。
原來,他是大名鼎鼎的君合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的合夥人之一,終于知道女兒為何這麼強了。
作為一名律師,武亦姝的父親武雷業務之繁忙可想而知,可是他卻做出了每天陪伴女兒成長的決定。
為了孩子成長,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下班後關掉手機呢?
02
再講個我身邊的故事。
我教的一個學生,課間常常和同學聊直播、聊遊戲。作業常常用手機拍了答案抄上去,或者讓同學把做好的微信拍照傳過來。
我在和這個學生的閑聊中,得知他們一家子晚上都抱着手機不放,爸爸打遊戲,媽媽刷快手,他玩抖音。
見到他爸爸後,我建議他家建個養“機”場。
全家人的手機都放在一起。不管是電話也好,資訊也罷,誰的手機響了,誰就去處理事情,處理完事情就立馬把手機放回原位。
三個人互相監督,做不到的時候,其他兩個人可以去提醒。如果提醒後仍不改正,就要接受懲罰。
至于獎什麼或者罰什麼,你們一家人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商量好後,把獎懲的制度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家裡比較顯眼的地方。
一個月後,我對學生做例行回訪。
我問他:“你們家現在還像之前那樣手機不離手嗎?”
“沒有了,比之前好多了。”孩子一臉高興的神情,“而且,我自己現在也沒那麼依賴手機了。”
的确,這個孩子後來到校後,都能主動按照學校規定,把手機交上去,而不像之前那般需要學習委員不停催促。
一家人的配合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家庭齊心協力的力量。
這個故事裡,發揮了主要作用的是孩子的爸爸和媽媽。
爸爸媽媽通過榜樣的作用,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孩子身心生長發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生活氛圍,最終幫助孩子走出了手機依賴的泥沼。
03
家長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帶動孩子,孩子能被影響被改變,這當然很好。
但如果家長自己回家做不到不上網、不看手機,或者孩子不管家長怎麼做,一意孤行玩手機該怎麼辦?
這篇文章的重點來啦。
學習控搜腸刮肚想了一些“陰招”,專治孩子玩手機。
大家趁着假期孩子學習壓力不大,情緒比較平穩的時候,挑選一招半式,讓孩子執行起來。
!
君子協定
此條隻适用于玩手機未上瘾的孩子。
1. 放學後擁有正常使用手機的權利,但是,每周有時長使用上限。
制定時長時,最好參考周圍同學的資料,以下資料僅供參考(大體來說,年齡越大,給予自由支配手機的自由度就要越高):
初一7小時/周;
初二9小時/周;
初三11小時/周;
高一13小時/周;
高二18小時/周;
高三15小時/周
2.手機各類型App使用時間按三分之一原則規定:
三分之一使用時間用來遊戲;
三分之一使用時間用來社交;
三分之一使用時間用于學習
3. 家長有權安裝監控孩子網絡使用的裝置和裝置,有權定期檢視手機内App;
4、每天晚餐後看手機放松時,使用時間提醒軟體。
比如一些時間管理app,可以設定防沉迷的時間提醒,每半個小時提醒一次,在截止時間前最後半小時中每10分鐘提醒一次,最後10分鐘每分鐘提醒一次,最後一分鐘每10秒提醒一次。
簡單一點,也可以用手機自帶的計時器功能設個倒計時,再選個豪橫的吓人的鈴音,分分鐘擁有了緊迫感。
配備雙手機
專治手機有點成瘾,喜歡睡前刷手機,不知不覺玩上1個小時不睡覺的孩子。
不少孩子自己睡一個屋,晚上關了燈,貓在被窩裡悄悄玩手機,家長很容易蒙在鼓裡。
建議給孩子配兩個手機,一部智能機,一部老年機。老年機約定好了,每晚21:00-22:00之後使用。
趁着春節家裡人多家長友善監督時趕緊施行,一段時間後,孩子睡眠好了,白天學習效率高了,學習自信心提高了,慢慢就會戒掉睡前看手機的毛病。
玩手機時間=運動時間(勞動時間)
想必家長們會認同學習控這個觀點:孩子不學習時,多多運動,起碼能收獲一個好身體;沉迷手機,等于自毀前程。
假期沒有體育課,但孩子最好每天到戶外鍛煉身體。
跟孩子協商,寒假每天玩一小時手機,就必須搭配同樣時間量的戶外運動。或者,每玩半小時手機,就必須完成相同時長的家務勞動,比如洗衣做飯、打掃衛生。
這招尤其适合喜歡運動,或者需要提高自主生活能力的孩子。
手機碎屏後不買新機
我家兒子毛手毛腳,用東西不愛惜。
他國小時買了ipad,才用了1年就碎屏了。
為了讓他少接觸電子産品,一直沒買新的。後來朋友送了一台新的,當時就跟兒子說好了,今後買電子産品,如果碎屏,一段時間内不會再買新的。
兒子上國中後配了手機,但我把出廠的貼膜悄悄撕掉了(手機不貼膜更易碎屏)。然後跟他約定好,手機好好保管,摔碎了國中階段不會再買新的。
果然,隻用了大半年,手機就碎屏了。之後,他不好意思把手機帶到學校,使用微信也改成用ipad登入。
ipad的記憶體有限,不支援安裝大量App。
無心插柳柳成蔭,本來想教會兒子愛惜個人物品,卻在無意中讓他遠離了手機的侵害。
在家用手機不許戴耳機
可以以耳機影響聽力為由,不許孩子在家裡用手機時帶耳機。
當然,全家人都不能戴。
不戴耳機玩手機,孩子不會100%沉浸,打遊戲常常開靜音,聽歌開不了大音量,看短視訊沒感覺,玩手機的時長會不自覺地縮短。
上網隻許用桌上型電腦
我一個朋友家,家裡兩台桌上型電腦,兩台筆記本電腦,擺在一張超大的寫字台上。
妻子喜歡網購,老公喜歡刷微網誌,兒子喜歡打王者——可以,但必須端端正正坐在電腦前,用PC端登入。
小聲補充一句,像王者那種拼手速的遊戲,用電腦玩起來會相當笨拙,孩子玩得總是掉星,時間長了也就興緻索然了。
而且,用桌上型電腦或者筆記本代替手機,大螢幕可以互見,一家人又都坐在一起,雖然是各自娛樂,卻又有所聯系,有所交流,也起到了互相監督的作用。
現在大多數App都可以在PC端登入。用電腦登入,孩子需要闆闆正正地坐在桌前,而不像用手機那樣躺着趴着都可以。
而且,電腦螢幕較大,還能防止孩子登入不良站點,杜絕孩子夜晚刷手機,也能預防手機不離手的毛病。
04
今天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探讨怎麼從孩子手裡奪走手機,而是探讨怎麼讓孩子少用手機。
在數字時代,一點都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那肯定不現實。
是以手機管控,“疏”比“堵”更重要。
手機本身沒有錯,錯在某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手機App。
我們家長要把握好手機App的使用底線。
分享下我家的底線,供大家參考:
1.短視訊App、直播平台是紅線,一家人都不可以碰
短視訊内容輕松搞笑,新鮮刺激,很容易讓十幾歲的孩子上瘾。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釋出了一份《中國小生短視訊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
調查發現,感覺自己在同學中不受歡迎、在學校被人看不起、與第一次見面的人交談困難的學生,接觸短視訊比例最高,同時使用短視訊最頻繁,每天使用短視訊的時間也更長。
總結一下,現實生活中孤獨的孩子,更容易在虛拟世界中尋求安慰、認同、了解和尊重。
而短視訊會讓孩子封閉自我,會讓一家人缺少溝通,是以我們一家人的手機上,都沒裝短視訊App。
2. 具備社交屬性的遊戲可以玩,具備社交屬性的App可以用
一個孩子的社會性,有時候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有次家裡來人,張羅着一起打撲克。
但兒子直接回絕:“我們同學交往,不打牌,都是組局打遊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娛樂方式,這個我們必須承認。
是以,當孩子和同學組隊打遊戲時,當孩子和家人一起打網遊時,隻要是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往來互動,我們是不是應該适當允許?
反之,如果是和陌生人組隊,打遊戲隻是為了打發時間,隻是為了在虛拟世界尋找存在感,那麼這個App會讓孩子遠離社會,我們是不是應該堅決反對?
3.鼓勵孩子善用網絡資源
國中後,學習内容加深,學會上網查資料、拓展知識,是孩子必備的學習技能;
從網上下載下傳試卷并列印,比購買參考書更快捷,也更全面;
不少權威公衆号的文章實效性強,還可以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利用學習平台精準找到自身薄弱環節,在寒暑假查漏補缺,複習鞏固;
寒暑假看新書,聽微課,做練習,自主預習數理化課程。
現在,學習類App作為學習工具,可以鍛煉和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微信作為交流工具,孩子們可以探讨學習問題,交流班級、校級事務,分享成長秘密;遊戲作為解壓工具,孩子們可以并肩作戰,加深友情……
不可否認,手機已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之中,成為不可剝離的一部分。
對孩子造成傷害的不是手機本身,而是濫用手機。
春節期間,大家心情普遍不錯,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又比較多,特别适合和孩子聊聊手機管控的事情。
家長在和孩子協商假期手機使用規則時,可以軟硬兼施。
如果感情牌不好用,理性規則不遵守,還可以出一些奇招、怪招。
但無論最後的家庭手機使用條例是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永遠是為了滿足孩子内心的成長需求,為了和孩子的心越貼越近。
作者|學習控
北京四中網校原創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BLA BLA TIME
( 互 · 動 · 時 · 間 )
你有什麼預防手機成瘾的好點子?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