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長都比較有個性,很喜歡玩一些梗。在這種情況下,這一代孩子從名字到成長經曆,都和我們小時候不太一樣。比如,以前孩子名字都比較正式,有一定内涵。現在很多孩子的名字,都是跟着潮流起的。
10年前,子怡這種名字很少見,現在,子睿、芷晴等典型“偶像劇”名字特别火爆。這種偶像式名字火了一陣子後,“僞複姓”又悄咪咪地火了起來。這些名字,是很多90後家長國中偷偷讀的小說中,那一抹難以忘懷的意難平。

“僞複姓”成為取名潮流,家長都覺得很潮流,卻讓孩子很尴尬
或許是深受各種影視作品和言情小說的影響,很多人都覺得歐陽、東方、上官等複姓非常“高貴”。影視作品裡那些擁有複姓的人,要麼是身份高貴的男主,要麼是讓人難以忘懷的男配。
或許是為了追求心中那份意難平,很多人即便不是複姓,也想要在孩子名字上“發揮想象力”,自制一個複姓。其中,最常見的自制複姓做法,就是将爸爸和媽媽的名字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新的姓,之後讓孩子名字有四個字。
名字是父母賜予的,我們應坦然接受。但扪心自問,90後這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或多或少地因為,自己的名字裡有“翠、英、建、柱”這些字,或“富貴、翠花、美蘭、玉香”這種一聽就很鄉村風的名字心生厭棄?
一旦名字随了一些不太有内涵的潮流,就很難避免地在十幾二十年後成為“沒内涵、爛大街”的代名詞。現在那些自制的複姓看起來很有趣味,可經不起時間的沉澱。等這種取名的潮流一過,多年後,它或許就會成為新苦惱。
“僞複姓”不可怕,可怕的是嘩衆取寵的“僞複姓”
其實,現在孩子的名字起得靈活,恰恰證明了我們思維的進步性。如果名字起得特别有韻味,“僞複姓”也算很有特色。奈何部分父母并不是為了追求開放的思維,用心給孩子取名字,而是在一味地嘩衆取寵。
比如,有的家長姓王,幹脆給孩子起了個“王者榮耀”的名字,給孩子冠以“王者”的複姓,讓後代姓氏可以看起來霸氣。但這種浮于表面的膚淺名字,隻會讓十幾年後的孩子提及自己的名字,就要無奈地和大衆解釋。
每個家長都經曆過孩童時代,也就知道孩童時代的孩子,有多麼不知輕重、童言無忌、直言快語。給孩子起一個嘩衆取寵的複姓+名字,不僅是用來給父母調侃的,還極有可能會被玩伴拿來當笑柄。
小時候,被大家一起起綽号就已經夠難受。如果自己的名字,是被父母和其他同學共同拿來當作調侃的對象,小小的孩子可不覺得這是多麼好笑的事,隻會覺得是一件讓人很難受的事。
給孩子起名,要學會避開這些問題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凸顯孩子名字的“文化性”,會特意在孩子的名字裡使用生僻字。不知内涵、随意使用的生僻字,完全不能增加名字的文化感,反而會給孩子帶來不小困擾。
比如,孩子在學習自己名字讀音和寫法的過程中,容易被生僻字的複雜讀音與筆畫弄得非常煩躁,進而生出抵觸學名字的心理。長大後,在各種場合孩子都得糾正自己的名字讀音,最後隻會剩下滿滿的無奈。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己給孩子起的名字說不定,就是某個領域裡諧音的詞彙。在我國中時,有一個女生名字叫“高菀”。等到國中學生物知識時,她不可避免地被一些不懂事的小男生,起了一個讓人難堪的綽号。
是以,家長在給孩子起名的過程中,可以把孩子的名字給不同領域、閱曆比較豐富的親戚朋友看一看,或直接上網查一查,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雅的諧音。
有的孩子名字裡三個字全都是筆畫非常多的字,這種字即便不難認,也會讓孩子非常苦惱。比如,國小階層孩子學自己的名字時,總是會比他人慢半拍。
這種學習慢半拍給孩子帶來的挫敗感是不小的,中國字這麼多,沒必要非得用那幾個筆畫多的字。
現在“僞複姓”真的很流行,但起名最忌諱的就是跟潮流。畢竟,名字是幾十年甚至事,真正的好名字必然能經得起歲月的打磨和考驗。
今日話題:你聽過的最驚豔的名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