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掌握 5 個知識點,補鈣再也不抓瞎!

上周介紹了鈣的生理作用、調控機制、影響因素、生理需求量等基礎知識,現在就來了解患者最常問的一些關于「具體如何補鈣」的問題。

掌握 5 個知識點,補鈣再也不抓瞎!

一. 如何通過飲食補鈣?

食物裡的鈣要比「鈣劑」更容易吸收和利用,膳食是最好的鈣來源,如果通過膳食補鈣能夠滿足每日的需求量,則無需補充鈣劑。

牛奶及各類奶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粉等)含鈣量高,而且容易吸收,是最理想的鈣源,每天喝上 300 毫升左右牛奶,能補充約 300 mg 鈣。

其次是豆類及豆制品,包括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幹、豆腐皮等,100 克大豆中含鈣量高達 191 mg,100 克豆腐及豆腐幹含鈣量可分别高達 164 mg 及 308 mg,是以豆制品也是補鈣的佳品。

其它含鈣較高的食物還有海帶、紫菜、蝦皮、木耳、各種堅果(榛子、花生等)、芝麻醬、花生醬、酥炸魚等,但蝦皮不宜多吃,每日攝入 5 克即可,否則會使鈉的攝入過量。

另外,雞蛋黃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 D,能夠促進鈣的吸收,是以可與其它高鈣食物共同食用。

對于一般人群,食補是最好選擇。另外,曬太陽能促進鈣吸收。民間有「要補鈣,多喝牛奶,多曬太陽(補維生素 D)」的說法,這是很有道理的。

二. 如何挑選鈣劑?

補鈣的原則是「膳食」為主、「鈣劑」為輔。但若不能從食物裡得到足夠的鈣,就需要補充鈣劑。鈣劑并非越貴越好,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合理選用。

挑選鈣劑的原則是:含鈣量高,容易吸收,對胃刺激小,價格便宜。重點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 了解鈣元素含量

攝入的鈣量都是按元素鈣計算的,不同種類的鈣劑,鈣元素含量不同,元素鈣含量多少也是選擇鈣劑的一個參考依據。

碳酸鈣的鈣離子含量約為 40%,枸橼酸鈣(檸檬酸鈣)的鈣離子含量約 21%,乳酸鈣的鈣離子含量約 13%,葡萄糖酸鈣的鈣離子含量約 10%,氨基酸螯合鈣的鈣離子含量約為 20%。

例如:

1 片鈣爾奇 D 含碳酸鈣 1500 mg,含元素鈣的量為 600 mg(1500 mg × 40% = 600 mg),用法:每次 1 片,1 ~ 2 次/日;

1 片枸橼酸鈣 500 mg,含元素鈣 100 mg(500 mg × 20% = 100 mg),用法:每次 2 ~ 4 片,3 次/日;

1 片葡萄糖酸鈣 500 mg,含元素鈣 50 mg(500 mg × 10% = 50 mg),用法:每次 4 ~ 8 片,3 次/日。

由此可知,1 片鈣爾奇 D 的鈣含量,相當于 6 片枸橼酸鈣或 12 片葡萄糖酸鈣的鈣含量。

掌握 5 個知識點,補鈣再也不抓瞎!

常用鈣劑的含鈣量

2. 離子的吸收率

各種鈣劑的吸收率大約為 30%。

鈣吸收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

碳酸鈣要先經過胃酸作用解離成鈣離子,才能被腸道吸收,是以,最好在飯後後(因為進餐可刺激胃酸分泌)服用;

胃酸缺乏或正在服用抑酸藥物(如奧美拉唑、甲氰咪胍等)的患者不宜選用,可換用水溶性好的鈣劑,如醋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

維生素 D有助于鈣吸收,是以,含有維生素 D 的複方鈣制劑(如鈣爾奇 D)吸收率較高。

鈣的吸收還與一次性攝入量多少有關,一次性攝入過多也會影響鈣的吸收。

此外,鈣劑與含草酸較多的蔬果同服也會影響鈣的吸收。

3. 關注鈣劑的副作用

無機鹽鈣劑(碳酸鈣、磷酸鈣等)雖然含鈣量較高,但溶解度差,通常呈堿性,分解吸收需要消耗更多胃酸,是以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等胃腸道不良反應;

有機酸鈣劑(如乳酸鈣、檸檬酸鈣葡萄糖酸鈣、醋酸鈣等)雖然鈣含量較低,但水溶性好、容易吸收,而且胃腸道反應很小。是以,腸胃功能欠佳的患者通常建議選用有機酸鈣劑。

三. 如何補鈣效果最佳?

1. 服用時間

補鈣的最佳時間是餐後及晚上睡前。

酸性環境有利于鈣的吸收。進餐可以刺激胃酸分泌,飯後不久是胃酸分泌最充分的時候,是以,飯後 1 小時左右服用鈣劑最好(即便是胃酸缺乏的病人,餐後服用鈣劑也能達到正常的鈣吸收),而且還可減輕鈣劑對胃腸道的刺激。

一天當中,後半夜人體血鈣濃度最低,鈣的吸收率最高,是以,晚上的鈣劑放在睡前服用,吸收效果最好。

2. 少量多次

研究發現:「每天頓服」與「分次服用」 相比,後者鈣的吸收率明顯優于前者(高 20% 以上),故推薦每天分 3~4 次服用,每次補鈣量不超過 200 mg。

3. 嚼碎服用

鈣劑要嚼碎後服用,藥片嚼碎後表面積增大,有利于鈣更好的吸收。

4. 單獨服用

鈣劑單獨服用吸收好。不應與鋅劑、鐵劑或多元片(含有磷、鋅、鐵等礦物質)等同時服用,有可能影響鈣的吸收。同時盡量避免與牛奶、豆制品等高鈣食品同服,以避免一次補充鈣量過多而影響鈣吸收。

5. 與維生素 D 合用

維生素 D 是鈣吸收的好幫手和最佳搭檔。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有魚肝油、雞蛋黃、動物肝髒等。人的皮膚中含有 7-脫氫膽固醇,經陽光照射後可轉變成維生素 D,是以,經常曬太陽,可促進鈣的吸收。

四. 各種注意事項

1. 臨床主要根據年齡、膳食結構特點以及血鈣檢測結果,決定補鈣量;

2. 定期監測血鈣、尿鈣,防止補鈣過量,高血鈣的病人禁止補充鈣劑;

3. 胃病患者盡量選擇水溶性好、對胃刺激小的鈣劑;

4. 糖尿病患者避免服用含糖類的鈣劑(如葡萄糖酸鈣輔料含有蔗糖);

5. 酒、咖啡、碳酸飲料會影響鈣吸收,建議少喝,最好不喝;

6. 某些綠色蔬菜(如菠菜、芹菜、韭菜、花椰菜、空心菜、茭白、竹筍等)含草酸較多,後者可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鈣,進而影響鈣的吸收。是以,在吃這類蔬菜時,要先用開水焯煮,把草酸破壞掉,然後再烹調。

五. 補鈣誤區知多少?

以下是患者的常見誤區,是錯誤的做法哦:

1. 「空腹」服用

空腹服用鈣片容易刺激胃,而且空腹狀态胃酸分泌少,為了減少對胃的刺激,更有利于鈣的吸收,鈣劑最好選擇在餐中或餐後服用。另外強調一點,三餐中,晚餐後補鈣效果最好。

2. 「頓服」服用

将全天的用量一次頓服往往不如分次服用吸收效果好。

3. 整片吞服

市面上大部分的鈣片都是碳酸鈣,水溶性較差,整片吞服吸收不好而且對胃刺激大,充分嚼碎後服下,能減少胃腸道刺激,而且有利于鈣的吸收。

4.「液體鈣」比「固體鈣」吸收好

鈣是否能吸收和維生素 D、年齡、肝腎功能狀況、腸道内酸堿度等因素有關,但與劑型沒有關系。液體鈣隻是口感好,吸收率和其他的鈣劑無明顯差别。

5. 喝「骨頭湯」補鈣

很難通過熬制把骨頭裡的鈣溶解出來,即便加醋也幫助不大,是以,骨頭湯裡含的鈣其實很少。每 250 mL 骨頭湯僅含有的 3 mg 鈣,而 1 mL 牛奶大約含 1 mg 的鈣,1 盒(250 ml)牛奶可以抵得上 80 碗骨頭湯中所含的鈣含量。骨頭湯含鈣甚微,但卻富含脂肪、嘌呤,是以,還是少喝為好。

6. 蔬果能促進鈣吸收

蔬果中的維生素 C 的确有利于鈣的吸收,但青菜中的草酸容易和鈣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鈣,影響鈣的吸收,是以,蔬果和鈣最好分開吃。

7. 單純補鈣,忽視補充維生素 D

鈣的吸收離不開維生素 D 的幫助,如果沒有維生素 D,無論你攝入多少鈣質,小腸也無法對鈣進行吸收。老年人單純補鈣往往效果不好,這多半與缺乏維生素 D 有關,是以,要注意多曬太陽或适當補充維生素 D。

8. 骨質疏松患者單純補鈣就行

骨質疏松多是由于破骨細胞活躍導緻骨溶解增加所緻。病人骨頭裡的鈣溶解進入血液,經腎髒排出體外,是以,治療骨質疏松僅僅靠補鈣還不夠,應該同時應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如雙膦酸鹽),抑制骨頭裡的鈣溶解,不然吃進的鈣片也大都浪費掉了。

專家提醒:鈣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骨營養劑,充足的鈣量是保證骨強度的關鍵因素,但是,補鈣僅作為預防骨質疏松的手段之一,并不能治療骨質疏松,如果患者已經出現明顯骨質疏松,僅靠補充鈣劑是不夠的,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接受規範的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

策劃 | 戴冬君

本文首發于丁香園旗下專業平台:内分泌時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