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AMA子刊:維生素D補充越多對嬰兒骨量越有益?

作者:醫脈通兒科
JAMA子刊:維生素D補充越多對嬰兒骨量越有益?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本項雙盲随機臨床試驗的二次分析發現,出生時25(OH)D濃度低于50nmol/L的嬰兒補充較高劑量的維生素D對嬰兒期骨量沒有好處。詳見下文。

出生時維生素D的狀态反映了母體-胎兒25-羟基維生素D(25[OH]D)的轉移。孕期和哺乳期維生素D的推薦攝取量為每天600IU。當孕婦體内25(OH)D濃度低于50nmol/L時,嬰兒出生時維生素D不足(25[OH]D<50nmol/L)或缺乏(25[OH]D<30nmol/L)的風險較高。是以,北美的公共衛生政策建議所有母乳喂養的嬰兒在出生後不久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IU)。但目前出生時25(OH)D3濃度低于50nmol/L的嬰兒所需補充的維生素D劑量尚不清楚。

近日,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雙盲随機臨床試驗的二次分析,旨在确定出生時25(OH)D濃度低于50nmol/L的嬰兒是否需要更高的劑量(每天1000IU vs. 400IU)以促進整個嬰兒期的骨量增加。該研究于JAMA Pediatr.(影響因子:26.796)上釋出。

JAMA子刊:維生素D補充越多對嬰兒骨量越有益?

研究設計

本項雙盲随機臨床試驗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大蒙特利爾的一個中心進行,從866名出生時篩查維生素D狀況的嬰兒中招募了139名健康足月單胎嬰兒。資料分析時間為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

研究人員于嬰兒出生後24至36小時收集毛細血管血以測量血清總25(OH)D濃度。25(OH)D濃度低于50nmol/L的嬰兒在1至12個月期間随機接受每天1000IU或400IU的口服維生素D3補充劑。25(OH)D濃度≥50nmol/L的嬰兒為參照組。

主要結局:研究人員預先計劃了1、3、6和12個月時的測量,包括使用雙能x線吸收儀測量全身骨礦物質含量、腰椎骨礦物質含量和骨礦物質密度,使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量血清25(OH)D3。

結果

139名納入的嬰兒中,男性81名(58.3%),出生時胎齡中位數(IQR)為39.6(38.9-40.6)周。1000IU組共有49名嬰兒,每天400IU組有49名嬰兒,參照組有41名嬰兒。

➤随着時間的推移,試驗組之間的平均(SD)全身骨礦物質含量沒有差異(1000IU/d組,173.09[2.36]g;400IU/d組,165.94[66.08]g)。同樣,腰椎骨礦物質含量或密度也沒有觀察到差異。

➤與400IU/d組(3個月,77.4[23.3]nmol/L;6個月,85.1[18.6]nmol/L;12個月,82.3[14.3]nmol/L)相比,1000IU/d組(3個月,115.2[35.3]nmol/L;6個月,121.6[34.4]nmol/L;12個月,99.6[28.8]nmol/L)在3-12月齡血清25(OH)D3水準顯著升高。

JAMA子刊:維生素D補充越多對嬰兒骨量越有益?

結論

在這項研究中,出生時25(OH)D濃度低于50nmol/L的嬰兒補充較高劑量的維生素D對嬰兒期骨量沒有好處。該研究支援蒙特利爾母乳喂養嬰兒每天補充标準劑量400IU的維生素D。

參考文獻:[1]Gharibeh N, Razaghi M, CA V, et al.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Mass in Infants With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50 nmol/L: A Prespecified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Pediatr, 2023 Apr 1;177(4):353-36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