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嘎嘎娛記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體資料贅述文章結尾)
運動員時期,她是中國體操和花樣遊泳雙項冠軍,是熠熠生輝的體育明星。
退役後,轉戰商場卻利益熏心,在中國瘋狂套現40餘億之後,留下一個空殼公司,自己坐上私人飛機,遠赴美國豪宅“快活似神仙”。
她就是曾經自稱“好萊塢首位中國女總制片人”——吳冰,目前已經加入到美國籍。
那麼,她又是如何做到在不知不覺之間套現這麼多錢的呢?
逐夢之旅
吳冰,1963年出生,在21歲那年,就讀在北京體育大學,讀到大學畢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處在發展期間,有機會可以上大學的,基本上家裡面也是很有辦法的。
畢業之後吳冰曾經做了一段時間的運動員,大家都清楚,當好一項運動員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可以做到,有些人究其一生也不過是将一個項目做的出衆。
而吳冰當時直接訓練的是體操和花樣遊泳兩個項目,這就充分展現了吳冰能力的出衆,這兩項都是有着極強的技巧性,和對身體的控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拿下來的。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吳冰還是克服了種種難題,取得了中國體操和花樣遊泳的雙項冠軍,在結束了運動員生活之後,選擇了前往美國、澳洲等地擔任體操教練。
她的人生可以用精彩形容,當不喜歡時,就會對應做出改變,這樣可以肆意做自己人生主人的做法,真的很讓人羨慕,就算已經到了21世紀的現在,基本上都是經濟自由,但還是有很多顧慮,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辦法根據想法做事。
可見吳冰是有先見之明的,在結束了教練生涯之後,吳冰又輾轉選擇去到香港做了一名武打明星,期望在當時能夠開辟出來另外一條人生路。
那時候吳冰和在當運動員一樣用功,在3年時間内,接拍了15部電影和電視劇,更是和功夫巨星成龍有過合作。
創業旅程
在影視圈混了幾年過後,不甘去居于人下的吳冰又開始想其他掙錢的門路,當即決定了和丈夫丹·密茨在中國注冊公司創業。
她和丈夫的結合也是很偶然,當時還在北京體育學院就讀的吳冰,遇到了來中國學功夫的密茨,兩人相愛後在1987年初,當時沒有畢業的吳冰跟密茨去到美國結婚。
在 1993 年那個風雲初起的年代,吳冰、密茨和肖文革三人攜手并肩,共同構築起了名為“鐵三角”的堅固陣營。他們懷揣着夢想與決心,一同創辦了 DMG 娛樂傳媒集團。
起初,集團的主要業務集中在廣告領域,吳冰憑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精心打理着公司的各項事務,確定營運的順暢;密茨則發揮其在廣告導演方面的專長,為廣告的創意與呈現注入靈魂;肖文革負責制片人工作,為項目的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時光悠悠流轉,到了 2008 年,DMG 娛樂傳媒集團迎來了重要的轉折點,開始涉足廣闊而充滿魅力的娛樂圈。
他們初步建構起娛樂版塊,并将公司更名為印紀影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吳冰擔任,這一轉變,仿佛為集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據封面新聞在 2024 年 4 月 12 日釋出的文章顯示,次年,印紀傳媒憑借着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影片《建國大業》,正式豪邁地進軍電影業。
而在 2014 年,印紀傳媒更是通過借殼豬肉加工企業高金食品,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在借殼上市後的頭三年裡,印紀傳媒猶如精準的戰略家,遊刃有餘地完成了承諾的利潤目标,并且每年都實作了利潤的逐漸遞增,這一成績的取得,既展現了其強大的營運能力,也為其在市場上赢得了聲譽。
在那個時期,印紀傳媒打出了“A股唯一全球高概念娛樂品牌 IP 操盤手”的響亮旗号,借助密茨和吳冰在好萊塢積累的深厚人脈,他們成功地引進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美國大片,如《鋼鐵俠 3》《環形使者》等。
這些影片的引進,不僅鞏固了印紀傳媒在行業内的地位,更使其知名度與影響力迅速攀升,他們還對外宣稱已經購入了衆多引人矚目的 IP,其中包括勇士宇宙系列、魔幻奇特“三界宙”品牌 IP 體系、《終結者 2:審判日》等等。
這一系列的操作,猶如一把熊熊烈火,讓外界對印紀傳媒的實力深信不疑,公司的股價也如同火箭般一路飙升,到了 2015 年,印紀傳媒的市值已然突破 400 億元的大關,令人驚歎不已。
随着時間的推移,來到了 2016 年,印紀傳媒抵達了其發展的巅峰時刻,當年的營收直接同比增長了三分之一,高達 25.06 億元,企業的輝煌成就,自然也帶動了背後老闆們的身家水漲船高。
作為創始人之一的肖文閣,在印紀傳媒中擁有實際控制權,其持股比例一度達到了驚人的 70%,憑借着印紀傳媒的卓越表現,肖文閣在當時衆多的富豪榜單上赫赫有名,甚至曾以 349 億的身家,一舉成為四川首富。
在那段輝煌的日子裡,吳冰、密茨和肖文革三人在商場上可謂是意氣風發、風頭正盛。
據金融界在 2019 年 9 月 12 日釋出的報道可以了解到,印紀傳媒在當時的娛樂圈中展現出了強大的競争力,甚至曾經力壓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這樣的老牌娛樂公司。
他們在行業内書寫下了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成為了衆人矚目的焦點,然而,世事無常,未來的發展總是充滿着變數與挑戰,印紀傳媒後續的命運也在時間的洪流中發生着變化……
大家心裡其實都十厘清楚,那些借殼上市的公司,往往對業績存在着特定的要求,起初,印紀傳媒在這方面的确表現得相當出色,可謂是超額地完成了任務。
然而,當我們仔細觀察所給出的年報資料時,便能發現一些端倪,據金融界在2019年10月13日發表的文章中看,像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公司,都會詳盡地披露自己參與發行電影的票房收入,并且或多或少會用文字來描述這些電影在市場中的具體情況。
可是印紀傳媒的做法卻截然不同,它僅僅列出了全國的票房收入,對于自身的票房收入情況卻隻字不提,在電影和電視劇方面,也隻是簡單地羅列一下名字,根本無法從中看出其市場表現力究竟如何。
這着實令人感到十分費解,如果沒有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沒有火爆出圈的電視劇,那麼印紀傳媒到底是憑借什麼能夠如此出色地完成業績要求呢?
而且從印紀傳媒所提供的資料來看,他們不但有着良好的業績表現,甚至還擁有遠超同行的毛利,這其中的緣由實在讓人捉摸不透,難道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手段或特殊的營運政策?
亦或是在資料上存在着某些不為人知的操作?這一系列的疑問萦繞在人們心頭,使得印紀傳媒的種種行為顯得越發撲朔迷離,也讓人們對其真實的經營狀況和業績達成方式充滿了疑惑與好奇。
資本套現手段漏出馬腳
到了2018年,印紀傳媒的業績突然有了一個大轉彎,影視方面的收入一落千丈,同時還借助鍋宏觀環境惡化的機會,大幅度的呈現出資産減值的損失,一下子将前面4年展現出來淨利潤虧掉了一大半。
并且在當年,印紀傳媒的會計事務所出出具了,對于2018年度的财報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這一把操作驚掉了廣大股民的下巴,更加讓人震驚的是,從2015年,肖文革就早早的辭去了董事長的職位,而印紀傳媒的高管們,盡然早早的就開始了辭職和套現了,為的就是希望可以留下盡量多的财富。
直接導緻了這個上市公司快要變成了一個空殼子,而吳冰作為創始人之一,竟然在其中一人身兼四職——董事長、總經理、财務總監及董事會秘書,看着就覺得荒唐,給人一種這個公司命不久矣的感受。
更加詭異的是,當時吳冰可是身為創始人之一,而且身上還挂着四個重要高管職位,但是根據查驗,在印紀傳媒竟然沒持股份,這就說明了早前就已經開始了套現動作,根據後續報道,套現金額竟然達到了40億元。
當時四川證監局還曾經約談過吳冰,但是其借口稱病無法回國婉拒,印紀的市值也從400多億跌到了不足10億,股民們幾乎血本無歸。
據手機鳳凰網在2024年4月20日釋出的文章中看,昔日的影視娛樂巨頭印紀傳媒的時代已經過去,正式宣告破産。
而公司賬戶上,更是隻剩下了可憐的371元,而創始人“鐵三角”,卻毫發無損的坐私人飛機移居美國潇灑快活。
坑完國人之後,其中吳冰早已經更改國籍為美籍,在美國靠着套現賺來的錢,買了一堆的豪宅豪車,享受生活,與中國的市場漸行漸遠,就是苦了那些股民們。
從曾經的輝煌到如今的落寞,印紀傳媒的發展曆程讓人感慨萬千,這也提醒我們,在商業世界中,成功和失敗往往是轉瞬即逝的,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适應市場變化,才能保持競争力。
同時,企業的上司者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公司的發展負責,而不是看着情況不對,就撤退,也希望大家都擦亮雙眼,不要被眼前的景象迷惑。
參考資料:
封面新聞——《四川前首富宣告破産 名下公司印紀傳媒銀行賬戶僅有371元》2024-4-12
金融界——《400億灰飛煙滅!第一家影視"面值退市股"來了,實控人瘋狂套現》2019-9-12
金融界——《又一隻面值退市股!曾經近500億市值 實控人瘋狂套現 他們被坑慘》2019-10-13
手機鳳凰網——《買了一堆豪宅豪車,破産首富套現40億,坐私人飛機去美
國快活了傳媒巨頭隕落記》202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