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9年3月,當129師主力在靠茅山遭遇越軍精心構築的四座暗堡時,整條戰線突然陷入膠着——這些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暗堡呈菱

1979年3月,當129師主力在靠茅山遭遇越軍精心構築的四座暗堡時,整條戰線突然陷入膠着——這些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暗堡呈菱形分布,機槍射界互相覆寫,将山道化作血肉磨盤。

三次強攻未果,手表上的指針卻已逼近總攻時限。

19歲的爆破手侯滿厚在戰壕中握緊爆破筒,連長最後的作戰指令在耳畔回響:“正面強攻已無可能,需要有人創造奇迹。”

首座暗堡前,首次爆破如預想般不順。當戰友的炸藥包被越軍反推出來時,侯滿厚急忙飛身将戰友撲入彈坑,爆破沖擊波掀起的碎石如雨點般砸在鋼盔上。

硝煙未散,越軍機槍已鎖定他們藏身的彈坑,子彈撞擊岩石的火星在眼前織成死亡光網。

“讓我來!”侯滿厚扯下鋼盔綁帶,在炮火間歇突然暴起。百米沖刺中,他清晰看見暗堡射擊孔裡機槍的顫動節奏。拉燃導火索的瞬間,這個自幼放牛練就的投石好手做出了驚人判斷——3秒延時,足夠他将爆破筒精準投入30厘米見方的射擊孔。

當第二個暗堡在火光中崩塌時,戰場出現了詭異的寂靜。侯滿厚抓住這珍貴的戰術真空,在焦土上時而緊貼彈坑曲線躍進,時而借助未爆炮彈的硝煙遮蔽身形。

當越軍調轉槍口時,這個單薄身影已幽靈般貼近第三座暗堡基座。

“向我的位置開炮!”這聲呐喊讓戰友們懸着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我軍炮兵以精準的徐進彈幕為盾,侯滿厚踩着炸點騰起的塵浪突進,每個彈坑都成為他躍動的支點。

當第四個暗堡在連環爆炸中化廢棄墟時,戰場計時器定格在4分17秒。

戰鬥結束後,衛生兵員在侯滿厚的軍裝上數出了43個彈孔,但他卻奇迹般地未受緻命傷。更令人震撼的是,在攻克第四座暗堡時,侯滿厚竟有餘力收集越軍遺棄的蘇制反坦克雷,為後續部隊開辟通道。

這位“董存瑞式的爆破手”如今在故鄉平靜生活,但每當春雷響起,他仍會下意識計算爆炸延時。這種銘刻在軍人骨血裡的戰鬥本能,或許就是對英雄二字最深刻的诠釋。

1979年3月,當129師主力在靠茅山遭遇越軍精心構築的四座暗堡時,整條戰線突然陷入膠着——這些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暗堡呈菱
1979年3月,當129師主力在靠茅山遭遇越軍精心構築的四座暗堡時,整條戰線突然陷入膠着——這些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暗堡呈菱
1979年3月,當129師主力在靠茅山遭遇越軍精心構築的四座暗堡時,整條戰線突然陷入膠着——這些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暗堡呈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