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因為疫情,住在香港的我姐一家已經兩年沒回北京了。

我媽這半年身體不太好。

之前,我們每周都會在外頭吃個飯或者時不時的去郊區玩。

最近她不愛動,都是我們過去看她。

上周去,她特認真的跟我說;

還是生兩個孩子好!

你别看現在垚垚和吉米天天打鬧的人腦仁兒疼,等你歲數大了,起碼能有一個在你身邊兒,你就覺出倆孩子的好了。

看我媽一臉慈愛的看着我倆兒子,我瞬間有種被說服的感覺。

等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我在樓下開面館的兒子給我端一碗熱湯面上來。

場面太感人了!

哐當,嗷,是你先打我的,嗷嗷嗷嗷嗷……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我知道我又錯覺了。

我、小張、吉米。

我未老,他們還小。

送不了熱湯面,卻會空投情緒炸彈。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兩個男孩家庭的“熱鬧”可能女孩家庭無法了解的。

小女孩之間的沖突很多是冷戰,而男孩都是熱戰!

每次我和啾啾媽聊到我家的戰況,她都一臉幸福地說:我們家不會耶!

姐姐會給妹妹講故事,一起畫畫,過家家,姐倆還能穿姐妹裝。

總是就是各種畫面溫馨。

她們還會給爸爸塗紅指甲,爸爸再無奈也一臉慈愛。

我們家,他們會給爸爸心口兩拳,爸爸再慈愛也一腳踢開!

總之有兩個男孩的家庭,媽媽就像聯合國維和部隊。

每天都有人在抗議,在挑釁,在打個不停。

比如,前兩天吉米和小張就“殺”起來了。

起因隻是一個玩具。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那個玩具的确是吉米的,但是他很久都沒有玩了。

小張那天拿出來玩了,吉米看到就沖過去說:“這是我的!”,讓哥哥還給他。

哥哥呢,就不還。

兩個人開始還是你一言我一語,後來就開始你一腳我一腳打起來了,然後吉米開始大哭。

一般這個時候我是不會管的,孩子有沖突的時候最好不要去幹涉他們,讓子彈飛一會兒。

因為大的能讓最好,但是大的沒有義務讓。

我們強迫讓大的讓,大的會更讨厭小的,小的會拿着這份“讓”越戰越高,恃寵而驕。

道理,咱都懂!

但是這事擱誰家誰明白,鬧得很兇的時候,尤其在你很累的時候,你就覺得很煩躁。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那幾天吉米在發燒,我看了他幾天,老張也很累了。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男性在處理孩子間沖突的時候,尤其是男孩間沖突的時候,是非常容易爆發的。

老張吼小張,你就不知道讓讓他?!

小張也火了,尖叫着“憑什麼”“這不公平”!

老張:“你有那麼多東西,為什麼要争這點小東西?這跟公不公平有什麼關系呢?”

小張:“明明是我先玩的,他沒有玩對吧?為什麼他要,我就要還給他?你們這樣是縱容他!”

說着小張就把東西扔了,大哭起來,哭着哭着就跑回自己房間了。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這兩天我一直在反思。

這麼一個小東西,兄弟倆打到連親情都不顧,為什麼?

我生二胎是為老大生了個伴,怎麼就變成隻會給他使絆了。

大家都知道,二胎家庭是有鄙視鍊的。

兩個男孩的家庭落在了鄙視鍊的最低端。

原因很簡單,男孩子小時候格外招人煩,更何況是兩個。

因為荷爾蒙和大腦發育的原因,男孩子們不善于溝通,誰也不服誰,還喜歡動手。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是以男孩家庭經常雞飛狗跳。

和女孩相比,他們更喜歡“争”。

為了避免沖突,我們有時候會說:二胎家庭,買屎都要買兩坨。

這其實是一個公平的問題。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張是天秤座,公平對他來說比天都大。

吉米呢?4歲,典型的自我中心期,讓他“更講理”太難了。

但實際上,二胎家庭,真的沒有所謂的公平。

物質上的公平,可能暫時能解決問題,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就像小張和吉米,一個玩具,沒人玩的時候就在那吃灰。

一旦有個人拿出來玩了,立馬就成了香饽饽。

誰都要,誰都搶。

絕對的公平,不實際。

吃的還能買兩份,但玩具呢?衣服呢?書呢?

更何況,還有一種公平,叫心理上的公平。

哥哥覺得什麼都得是我的,弟弟覺得什麼都得有我的。

心理學上說,生二胎,老大嫉妒是難免的。

因為的确是原本屬于他一個人的爸爸媽媽,現在屬于兩個人了。

他會有危機感。

而且人性對于幼小的,弱小的生命體态度上會更親切,期待會更低。

導緻上學的老大覺得,爸爸媽媽對我都是要求,對弟弟都是關愛。

二胎打架,歸到更深層,核心就兩個:

老大覺得爸爸媽媽沒有以前愛我了。

老二覺得我争不過哥哥,但是我哭鬧,爸爸媽媽就會保護我。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思來想去,其實辦法還是有。

生了二胎,第一要做的還是要多關注老大

很多老大在有了弟弟妹妹後,會很“反常”。

比如明明可以自主大小便的,開始尿褲子了。

明明有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得暴躁易怒了。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退行”。

對于二胎家庭中的老大,有“退行”行為的可不是少數。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老大退行一般都是因為覺得自己被忽視了,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被關注。

這是他們的“自我調節”,我們不需要大驚小怪,不需要責怪,但是需要應對。

比如從來不玩奧特曼卡片的小張看到我們給吉米買卡片,表示也想要。

我第一反應其實是“你玩它幹嘛,你又不喜歡”,但是我卻說“好的,你告訴我你喜歡什麼樣的,或者是不是相比奧特曼,你有更喜歡的”。

他特别開心地說:“媽媽,那你給我買一套少年特戰隊的書吧。”

少講大道理,多做實際事兒。

讓老二偶爾被“欺負欺負”也沒什麼

老大老二在體力上有差別,老二基本打不赢。

兄弟之間打架,很多時候沒必要一定搞清楚,誰先說的誰,誰先推的誰。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我的方法是,如果沒有大的危險,就放手讓他們打。

你看哥哥到底會到什麼程度。

父母一旦介入,基本就要開始當法官。

而孩子,是被審判的角色。

一方面,家長有時候都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另一方面,會阻礙他們找到自己的方法去解決。

清官難斷家務事。

該糊塗就糊塗。

留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在現場看着,不出格就行了。

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怕沖突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過,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孩子打都打了,不能搶也搶了。

那就來看看怎麼轉化。

一件壞事裡,也總有值得慶幸的地方。

就當作是沖突學習吧。

不要有一點問題的時候,你就開始喊叫開始批評,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怕我們打架。

孩子就是這樣,你不喜歡什麼,我就要幹什麼。

給孩子做好榜樣

二胎家庭一般有3個系統:父母婚姻系統、親子系統、同胞系統。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系統之間互相影響。

比如:父母偏愛一個孩子,這本來是親子系統的問題,就會幹擾到同胞系統,導緻兄弟關系不好。

父母鬧沖突了的時候,也是身教最好的時候,能不冷戰就别冷戰,當然更不能暴力,要好好溝通。

父母對于孩子的問題也是一樣,不要一點兒事兒過于緊張。

比如孩子摔倒了,磕碰了,卡魚刺了,都是可以解決的,不要大呼小叫,驚慌失措。你一點兒小事表現的過于緊張,那麼哥哥打一下弟弟,弟弟也會很誇張的表現。

當然反過來,孩子鬧沖突,也會影響父母的關系。

比如父母會因為處理不當而自責或者彼此埋怨。

養孩子的過程必定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的關系也很難一直和諧美好。

每個暴躁的孩子,背後都是因為他需要表達和傾訴。

吵架,甚至打架,都是一種表達。

我們要給他們這個機會,尤其是男孩。他們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育相對慢,好鬥的天性又在作祟,讓他們消停下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天天不吵架的夫妻不見得就是好夫妻。

同樣,不打架的兄弟,也不一定就是好兄弟。

二胎家庭寒假日常:哥哥不讓,弟弟不服,天天幹仗

我每天都活在自我說服和療愈中,希望我的正能量也可以療愈所有男孩的媽媽。

注:部分圖檔文字出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删除。

喜歡可以關注小蛙,還有更多文章更新等你來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