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剛開始時,我就看到一條這樣的朋友圈:
一位媽媽曬出和孩子一起制定的寒假計劃表,每天什麼時候學英語、練書法、學舞蹈,什麼時候外出玩耍、運動……整個寒假安排得井井有條,勞逸結合。

我看完深受觸動,他家女兒的優秀,不是沒有道理的。
現在很多父母奉行快樂教育,寒假一到,沒有家長的督促提醒,孩子很可能被懶惰天性支配,整天吃喝玩樂,不學無術。
其實,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那麼點“狠勁”,因為溫室裡的花太容易凋謝,鳥籠裡的鳥永遠飛不遠。
01
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優秀
央視主持人董卿曾坦言:小時候父親對她特别嚴厲,每天要求她背古詩、抄成語,到了中學,天不亮就把她揪起來,去操場跑一千米,還要求她讀各種名著,抄寫名句。
小時候非常不了解父親,甚至有點讨厭父親的這種嚴苛。
但如今在台上熠熠生輝的董卿,卻萬分感謝父親當年的“狠心”栽培。
專家表明,孩子自覺意識的形成,需要經曆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至少要到十五六歲,才能真正具備自覺性。
是以在孩子貪玩、怕苦、怕累的天性面前,明智的父母都不會放縱孩子,而是給予适當的指引和管教。
這份引導,有時候父母必須狠下心來。
周傑倫說,多虧了小時候母親逼他學鋼琴,才有了現在打不倒的音樂成就。
郎朗說,多虧了父母的狠心,才能讓他成為世界頂尖的鋼琴家。
很多優秀的孩子,背後都站着一個“狠心”的父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當然,我們不鼓勵一味逼迫孩子做他們讨厭的事情,尊重和愛要給夠孩子,他的内心才會充滿陽光。
但人生是一場充滿磨難的旅程,父母有時候必須狠心一點,從小開始磨練他們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品質。
從小吃過苦的孩子,長大才能少吃苦。
02
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堅韌
電影《靈魂歌王》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美國爵士樂以及搖滾樂人物雷·查爾斯7歲時,不幸因青光眼而雙目失明。
眼前一片漆黑的查爾斯,走一步就會撞到東西,他無助地呼喊着:“媽媽,媽媽你在哪?幫幫我!”
媽媽站在角落,看着他一次次跌倒,心疼地流淚,卻并未上前,即便後面他哭得撕心裂肺,媽媽也沒有去扶他。
媽媽明白,看不見的查理斯,更需要學會自己獨立生活,于是狠心訓練孩子适應失明的生活。
之後她還給查爾斯安排了盲文學習,教他閱讀樂譜,學習音樂。
在她的教育下,失明的查爾斯不僅能和正常人一樣獨立生活,還在音樂上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被看成音樂上的“奇迹男孩”。
中國也有這樣一位“狠心”的母親,四川自貢的四年級學生鵬鵬,先天性失眠,母親鼓勵鵬鵬自己上下學,并悄悄跟在身後保護他。
平時在家裡,母親非常注重鍛煉鵬鵬的自理能力。如今鵬鵬不僅能獨立完成洗臉、刷牙、洗澡等日常起居事宜,還學會了切菜,洗衣服等家務活。
當孩子面臨困境時,這兩位母親都懂得“狠心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跨越障礙,這樣孩子才能擁有堅韌不拔的品質,為未來的不确定性加注最有力的砝碼。
雖然每位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愛,希望為孩子遮風擋雨,但孩子的路,終究需要他自己走完。
“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節奏去成長,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03
父母越“狠心”,孩子越有責任心
前幾天一則新聞火了,一個5歲男孩經常往自家窗外頂棚扔垃圾,媽媽幾次口頭教育不管用。過年大掃除時,媽媽用安全繩綁住孩子,放到頂棚上,讓他自己收拾垃圾。
媽媽說,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這位媽媽明白,一味替孩子承擔責任,孩子永遠學不會擔當。
美國某報紙上登過一則報道,一個國小生因破壞性行為,被處罰一個星期不能乘坐校車,孩子隻好每天步行1小時去上學。
有人問他的媽媽,為什麼不開車送孩子上學,她堅決地說:“不,他應該對自己負責!”
在這樣的行為規範上,父母更應該狠得下心,堅守住自己的原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感。
否則,你的一時心軟和縱容,隻會養出肆意妄為、沒有規矩的孩子。
有遠見的父母,都對孩子有點“狠”。
歡迎點贊/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