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邁着輕快愉悅的腳步到來了,它是家長哼着小曲的悠閑心情,它是孩子眉眼彎彎的欣然笑容,它是早晚高峰終于能長舒一口氣的街道和小巷。
假期來了,孩子們真的有好多事情可做呢。查漏補缺、拓展愛好、開闊視野、動手勞動、強身健體,這一天下來是非常充實的。
寒假是勞逸結合中的休息,更是有條不紊提平能力的良好時機。每一天怎樣度過才能在假期中收獲滿滿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親測有效的玩轉寒假計劃。
醞釀計劃——找準制定計劃合适契機
家長主動創造時機,同孩子制定計劃。在孩子聊到希望開學有新氣象的時候,家長主動提出制定假期計劃。制定計劃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是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掌握支配時間的優先權;二是能夠恰當地把該做的、想做的事情穩妥地安排好,充分利用時間。
孩子提出寒假願望的時候,也是好時機。 當孩子提出寒假願望時,恰好與孩子讨論假期活動重要性的先後排序,以此為契機,制定寒假計劃,以保證學習和娛樂都有合理的時間。
家長最好早于孩子對寒假安排心中有數。當與孩子一起醞釀寒假計劃時,家長最好提前做好功課,以免被孩子牽着鼻子走,而遺忘了重要的事情。
計劃試行——檢驗計劃的可行性
檢驗每日計劃總量是否合理。每日計劃内容太滿,孩子完成起來就有困難,容易抵觸;如果計劃内容太少,孩子有過多空餘時間,又容易滋生無聊的心情, 甚至被壞習慣填入。是以,要用兩、三天的時間調整好計劃,讓孩子既能擔負又感覺較為充實。
檢驗計劃内容是否合理。計劃内容要包含學業、興趣、家務、運動等多方面。這樣,整體計劃才能夠做到平衡。我和孩子的計劃主要分為“學、玩、煉”三項内容。“學”是學業、“煉”是鍛煉,“玩”是除去這兩項的其他方面。
檢驗是否符合孩子的習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習慣,有的喜歡晨讀、有的喜歡晨練、也有的喜歡晚上安排豐富些。這兩三天的磨合期主要檢驗計劃與孩子的習慣是否相呼應,然後再決定進行怎樣的調整。
計劃固定——把計劃切割為子產品化
經過精心地磨合與調整,計劃已經基本定型了。這時,可以按每日作息順序把計劃分為三個子產品:上午、下午、晚間。這樣做的目的是家長和孩子對計劃都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我給孩子的三個子產品中,每個子產品都包含“學、玩、煉”三部分,以此確定計劃平衡性。當然,家長還可以設定為“上午學、下午煉、晚間玩”等多種模式,怎樣便于安排怎樣設定。
計劃執行——讓計劃簡單易行
把計劃背下來。再好的計劃,如果不能執行也是空話。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做完一件事,還要傳回筆記本去檢視下一件事,這樣繁瑣的操作,計劃不容易執行。相比較而言,如果計劃了然于心,一步一步進行起來就很順暢。隻要家長和孩子把計劃分好子產品,很快就能記住計劃的全部内容。
固定地點做固定的事。讓孩子在特定的地點做特定的事,這就好比我們坐在沙發上就想看電視,走進廚房裡就想吃美食一樣。告訴孩子學習就在書桌前,看電視就在沙發上,鍛煉就在客廳中,讓孩子與環境建立起良好的條件反射,行為就不易混亂。
為計劃中的每一件事定好起點和止點。這樣做能使整個計劃連貫順暢。比如,吃過早飯,和孩子閑聊10分鐘,然後,遞給他一杯酸奶,有說有笑地帶他進入書房學習。1個小時後,張羅孩子一起洗菜、擇菜,準備午餐。接下來,拿出瑜伽墊、跳繩,和孩子一起鍛煉,痛快地出出汗。接着,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我們也剛好去做飯。吃飯時間到了,喊上孩子吃飯,此時,無論在玩什麼都需要中止了。
通過觀察以上的一系列計劃事件,家長能夠很容易找出每一項活動的起點和止點,堅持重複這些點,孩子自然就熟悉了這個像穿糖葫蘆一樣的計劃了。這種做法的優勢在保證計劃執行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總之,制定一份充實又有趣的寒假計劃是非常有意義的。我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和心得分享給大家,我相信您能在我的基礎上創造出更有效的更新版。如果孩子抵觸計劃也沒關系,先試着把一、兩項内容在每天固定,慢慢孩子就會接受了。
寒假終歸是給孩子們的假期,千萬不要把它變成孩子們的負擔。在這姗姗而來的假期中,如果能把孩子們剛剛在期末磨損掉的學習興趣重拾回來,又培養孩子學會幾項開學能吹牛的小技能,就是非常成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