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萬不要打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再生氣,你也一定要忍住

千萬不要打這三個年齡段的孩子,再生氣,你也一定要忍住

有一句古話,孩子不打不成器,不打不成才,一直流傳至今,老一輩的人覺得孩子是要用打來教育的,可是現在很多人都聽人說孩子不能打,打孩子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在各種“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做主”等早期教育理念日益風行的今天,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已經沒有太多的市場。

但是,很多家長同時也感到迷茫和困惑,難道對孩子就一點都動不得嗎?任何時候也不能采取強力措施嗎?

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以下3個階段的孩子千萬不能打罵。

視訊一分鐘,快速學習

第一:三歲以内的孩子不能打孩子

在這一年齡段的孩童不說有沒有獨立認知的能力,對自己做了啥都不一定能完全了解。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不僅沒有警示作用,還會讓孩子對自身的行為感到疑惑,進而感到羞恥。

這階段的孩子被打了,容易形成膽小的性格,影響他的心理發育。

第二:6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後就應盡量減少體罰。6歲以後的孩子,多數已經進入學校了,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已經是懂道理、明是非的年齡。

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養成憤慨、消極、自卑的人格。

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心理輔導,這種憤慨會伴随他們一生,并且在每一個适當的關口都跳出來侵擾他們的生活,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實際上,孩子的很多“搗亂”行為,都是因為他有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甚至是因為父母行為的不當而引起的。

隻要耐心傾聽孩子,找到行為背後隐藏的心理需求,并且恰當地滿足這些需求,孩子就不會跟你搗亂了。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打

孩子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就像長了犄角的小馬,既倔強又刺兒頭。他們不想被家長管過分呵護,難以忍受家長的管教,想獨立,總是用家長不喜歡或不習慣的方式和家長說話、相處,處處頂撞。

青春期的孩子愛發脾氣,易怒,不聽話,并非故意和家長對着幹,更多的原因是身體裡的荷爾蒙在作祟。

面對這時期的孩子,打罵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産生強烈的抵觸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你越是打罵,他們越是叛逆。想控制他們像控制幾歲的孩子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打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任何事情都要謹言慎行,如果孩子在這年齡段,就更加不可以打了,我們應該通過言語或事情的啟示來告知孩子,這樣是不對的,這樣是錯的,這樣是不可以的,并告訴他應該如何去做。如果還不聽可以使用其他懲罰方式替代,比如剝奪權利之類的。

俗話說:“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而我并不贊同。打孩子,是家長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現,如果孩子每每在挨打之後才肯聽話,那隻能證明你是個失敗的家長。

是以,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懲罰孩子,以達到父母培養孩子、糾正孩子錯誤的作用,是每個父母都在思考的問題。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