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醫話健康】被忽視的産後抑郁

【人醫話健康】被忽視的産後抑郁

被忽視的産後抑郁

Loading……

【人醫話健康】被忽視的産後抑郁

李莉,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産科主任,大學畢業于南華大學臨床醫學。現任湖南省預防醫學會婦幼健康促進專業會委員,湖南省婦幼保健與優生優育協會婦女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妊高症及産科出血性疾病多學科協同專病聯盟理事,益陽市母胎醫學會委員,益陽市産科品質控制小組成員,益陽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具備《新生兒窒息複蘇師資證書》,《歐洲生物回報協會盆底治療認證證書》等,從事婦産科工作二十多年,曾進修于湘雅二醫院及廣東省佛山市婦幼保健院,擅長婦産科常見病及良、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診斷及治療,圍産期醫學,優生優育以及遺學醫學的咨詢,現主攻難産的處理及接生,複雜性剖宮産手術,危急重症孕産婦的搶救及妊娠合并症、并發症的處理。

患了産後抑郁的媽媽

就像是生了一場

幾乎沒有人能了解的病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10%-15%的女性會産生産後抑郁,50%-80%的女性會出現産後抑郁的情緒。産後抑郁是女性精神障礙中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一般在産後2周内起病,出現抑郁、敏感、多疑、易怒、悲傷、煩躁等負面情緒,嚴重時還會出現自殺和傷害孩子的擴大性自殺行為。

産後抑郁的具體表現是怎樣的?

比如産婦可能會時常感覺焦慮,情緒抑郁;對全部或多數活動明顯缺乏興趣或愉悅,經常無端哭泣;感到筋疲力盡,迷茫無助;對任何事都很較真,緊張易怒;出現睡眠障礙;遇事均感毫無意義或有自罪感;思維能力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想死亡的想法等等。

發生産後抑郁的原因有哪些?

絕大部分的産婦或多或少都會出現産後抑郁的情況,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1.雌性激素在“作祟”。女性産後體内雌性激素水準的急劇變化是發生産後抑郁的重要生理因素之一。女性在懷孕過程中,體内的内環境會發生變化。雌性激素的大幅度波動,導緻身體内環境失去穩定平衡的狀态,是以就容易出現産後抑郁情緒。2.角色轉換太突然。曾經是父母的“掌中寶”,叱咤風雲的職場女性,但因為生了孩子好像一夜之間什麼都變了。再加上一些産婦可能需要适應與老人一起生活,一些生活習慣和理念的差距、沖突也會誘發産後抑郁情緒的出現。3.缺乏情感支援。産婦在經曆了孕期的種種“折磨”,産後因為母乳喂養等問題,又要時常處于24小時待命狀态,往往會讓産婦們的身體疲憊不堪。還有一些丈夫或者家庭把撫育新生兒的重擔全部壓在産婦身上,使産婦在情感上缺少支援和安慰,此時,就會非常容易陷入抑郁情緒之中。此外還有一些産婦在生育前有抑郁症史、本身性格比較敏感、偏内向的人群,患上産後抑郁的風險可能會比普通産婦大。

怎樣預防、幹預産後抑郁?

1.學習孕産期保健知識。産婦及家屬一定要學習孕産期知識,正确認識妊娠、分娩相關的生理和心理知識,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支援和溝通,減少孕婦、産婦的壓力。丈夫的支援和了解對産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以,丈夫應避免言語刺激,應對産婦有耐心,多了解、支援自己的夫妻,加強對産婦的照料和關懷。

2.加強醫護人員對産婦心理的保健意識。醫護人員要注意語言技巧,用更為合适的語言表述來減輕産婦的心理壓力。

3.積極治療。如果發現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僚或是我們自身有患産後抑郁的可能,那麼,最有效的途徑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正規的治療。目前,對産後抑郁症大多采取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

作為産婦自身

有什麼辦法可以緩解抑郁的情緒嗎?

有抑郁情緒并不意味着就是抑郁症,通過以下幾個辦法可以幫你減壓、釋放焦慮。

1.織毛衣。織毛衣看似是一個很平常的活動,但是這個過程需要認知功能的全面參與,這本身就是一個行為治療。通過織毛衣,可以改善注意力及短時記憶能力,改善執行功能,也可以達到緩解抑郁情緒的目的。可能現在很少有人織毛衣,我們可以做手工,效果是一樣的。

2.畫畫。繪畫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工具,被廣泛用于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中,與傳統的會談式心理治療相比,繪畫治療更具優勢。

3.聽音樂。釋放多巴胺,改善睡眠品質。

4.寫日記。寫日記還可增強自我體驗,提高存在感。

5.曬太陽。秋冬季是抑郁症的高發季節,很多人感覺天氣陰沉則心情低落、煩悶,豔陽高照則心情會好很多。沒事可以多曬曬太陽。

6.多運動。可使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轉移、情感得到發洩、降低緊張焦慮感等。

7.增加戶外活動,貼近大自然,也讓人的感官系統充分激活,讓人充分體驗到“活在當下”的感覺,給了一個與“自我”相處的機會,讓自己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相信自己。

老一輩的人會認為我們那個年代

都沒有産後抑郁

年輕人就是矯情

很多老一輩人認為,随着社會進步和醫學技術的發展,“無痛化分娩”給予女性更加安全和健康的保證,産後抑郁是獨屬于年輕人的矯情,過去的老一輩絲毫不受影響。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一方面,過去的很多女性主要将精力集中在溫飽、事業和家庭上,對自身的身體關照不夠;

另一方面,囿于當時醫療水準和科普知識的不足,人們對産後抑郁的了解不深、重視程度不高,甚至有人以此為“恥”,沒有将“産後抑郁”的狀态正确表達出來,家人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對産婦的一些情緒變化也不了解,是以這種現象沒有被社會大衆所關注。其實産後抑郁是一種正常的分娩反應,與産婦的年齡、學曆、收入沒有直接關系。

産後抑郁的母親

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一項新研究發現,母親産後抑郁,兒童11歲時比其他同齡孩子更容易出現嚴重暴力行為。嬰兒可通過與護理者的早期互動來引導注意力和控制情緒。而産後抑郁的母親缺乏與嬰兒的合理互動,容易形成交流缺陷。抑郁母親無法讓嬰兒平靜下來,更無法幫嬰兒學會“冷靜”,導緻孩子以後生活中更可能出現暴力行為。是以,對抑郁風險高的産婦進行早期幹預至關重要。

院方監審:楊永中 胡志勝 石君

編輯 夏 娃

稽核 黃 霖

監審 盧 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