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医话健康】被忽视的产后抑郁

【人医话健康】被忽视的产后抑郁

被忽视的产后抑郁

Loading……

【人医话健康】被忽视的产后抑郁

李莉,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产科主任,本科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现任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妇幼健康促进专业会委员,湖南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妇女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妊高症及产科出血性疾病多学科协同专病联盟理事,益阳市母胎医学会委员,益阳市产科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益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具备《新生儿窒息复苏师资证书》,《欧洲生物反馈协会盆底治疗认证证书》等,从事妇产科工作二十多年,曾进修于湘雅二医院及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围产期医学,优生优育以及遗学医学的咨询,现主攻难产的处理及接生,复杂性剖宫产手术,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处理。

患了产后抑郁的妈妈

就像是生了一场

几乎没有人能理解的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10%-15%的女性会产生产后抑郁,50%-80%的女性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产后抑郁是女性精神障碍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一般在产后2周内起病,出现抑郁、敏感、多疑、易怒、悲伤、烦躁等负面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和伤害孩子的扩大性自杀行为。

产后抑郁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比如产妇可能会时常感觉焦虑,情绪抑郁;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经常无端哭泣;感到筋疲力尽,迷茫无助;对任何事都很较真,紧张易怒;出现睡眠障碍;遇事均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思维能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想死亡的想法等等。

发生产后抑郁的原因有哪些?

绝大部分的产妇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雌性激素在“作祟”。女性产后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发生产后抑郁的重要生理因素之一。女性在怀孕过程中,体内的内环境会发生变化。雌性激素的大幅度波动,导致身体内环境失去稳定平衡的状态,所以就容易出现产后抑郁情绪。2.角色转换太突然。曾经是父母的“掌中宝”,叱咤风云的职场女性,但因为生了孩子好像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再加上一些产妇可能需要适应与老人一起生活,一些生活习惯和理念的差距、矛盾也会诱发产后抑郁情绪的出现。3.缺乏情感支持。产妇在经历了孕期的种种“折磨”,产后因为母乳喂养等问题,又要时常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往往会让产妇们的身体疲惫不堪。还有一些丈夫或者家庭把抚育新生儿的重担全部压在产妇身上,使产妇在情感上缺少支持和安慰,此时,就会非常容易陷入抑郁情绪之中。此外还有一些产妇在生育前有抑郁症史、本身性格比较敏感、偏内向的人群,患上产后抑郁的风险可能会比普通产妇大。

怎样预防、干预产后抑郁?

1.学习孕产期保健知识。产妇及家属一定要学习孕产期知识,正确认识妊娠、分娩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知识,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沟通,减少孕妇、产妇的压力。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对产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丈夫应避免言语刺激,应对产妇有耐心,多理解、支持自己的爱人,加强对产妇的照料和关怀。

2.加强医护人员对产妇心理的保健意识。医护人员要注意语言技巧,用更为合适的语言表述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

3.积极治疗。如果发现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或是我们自身有患产后抑郁的可能,那么,最有效的途径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正规的治疗。目前,对产后抑郁症大多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作为产妇自身

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抑郁的情绪吗?

有抑郁情绪并不意味着就是抑郁症,通过以下几个办法可以帮你减压、释放焦虑。

1.织毛衣。织毛衣看似是一个很平常的活动,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认知功能的全面参与,这本身就是一个行为治疗。通过织毛衣,可以改善注意力及短时记忆能力,改善执行功能,也可以达到缓解抑郁情绪的目的。可能现在很少有人织毛衣,我们可以做手工,效果是一样的。

2.画画。绘画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工具,被广泛用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与传统的会谈式心理治疗相比,绘画治疗更具优势。

3.听音乐。释放多巴胺,改善睡眠质量。

4.写日记。写日记还可增强自我体验,提高存在感。

5.晒太阳。秋冬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很多人感觉天气阴沉则心情低落、烦闷,艳阳高照则心情会好很多。没事可以多晒晒太阳。

6.多运动。可使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情感得到发泄、降低紧张焦虑感等。

7.增加户外活动,贴近大自然,也让人的感官系统充分激活,让人充分体验到“活在当下”的感觉,给了一个与“自我”相处的机会,让自己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相信自己。

老一辈的人会认为我们那个年代

都没有产后抑郁

年轻人就是矫情

很多老一辈人认为,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无痛化分娩”给予女性更加安全和健康的保证,产后抑郁是独属于年轻人的矫情,过去的老一辈丝毫不受影响。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一方面,过去的很多女性主要将精力集中在温饱、事业和家庭上,对自身的身体关照不够;

另一方面,囿于当时医疗水平和科普知识的不足,人们对产后抑郁的了解不深、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有人以此为“耻”,没有将“产后抑郁”的状态正确表达出来,家人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对产妇的一些情绪变化也不了解,因此这种现象没有被社会大众所关注。其实产后抑郁是一种正常的分娩反应,与产妇的年龄、学历、收入没有直接关系。

产后抑郁的母亲

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一项新研究发现,母亲产后抑郁,儿童11岁时比其他同龄孩子更容易出现严重暴力行为。婴儿可通过与护理者的早期互动来引导注意力和控制情绪。而产后抑郁的母亲缺乏与婴儿的合理互动,容易形成交流缺陷。抑郁母亲无法让婴儿平静下来,更无法帮婴儿学会“冷静”,导致孩子以后生活中更可能出现暴力行为。因此,对抑郁风险高的产妇进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院方监审:杨永中 胡志胜 石君

编辑 夏 娃

审核 黄 霖

监审 卢 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