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回家有多難:防控政策不斷變化,有人到家後突然被隔離

文/ 信娜 陽尚呂

編/ 王小

春節回家有多難:防控政策不斷變化,有人到家後突然被隔離

圖/pixabay

“還能回家過年嗎?”

新冠病毒侵擾的第三個農曆春節,年節“家人團聚”依然無比艱難。

2022年1月25日,一位來自中國中部地區的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在北京已出差18天,驚覺自己有可能回不了家,“沒想到自己會遇到這樣的事”,一線參與新冠防控兩年後,他沒想到自己也遭遇了“誤傷”。

起因是他的北京健康碼彈窗提示,“可能有到訪或途經疫情風險地區情況。”他立馬去做了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但健康碼仍然提示異常。

從1月23日開始,北京陸續有人的健康寶均彈出類似提示消息。一位衛健系統官員解釋,通過大資料篩查,如果14天内曾途經風險區或者曾購買過感冒退燒的藥品,健康碼就會彈窗,需要做核酸。

拿到核酸檢測結果後,上述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詢遍所在社群、12345市長熱線,最終都無法解決問題,“都在踢皮球”,社群說我不是常住人員,他們沒有權限管理;12345則回複,這件事隻能社群解決,陷入死循環。

本來要在1月26日下午飛回家鄉,他看着仍然異常的健康碼,不知道自己還能回家嗎?

1月25日下午5點左右,12345熱線從業人員的最新回複是,隻能把問題反映上去,這是一個糾錯過程,需要時間,“一般情況下,對我們的要求是,七日内辦結”。

這并非孤例。

即使健康碼毫無異常,各地針對來自疫情風險區的人員流動政策各異,有的甚至規定,隻要返鄉人員所在的區裡有風險區,無論所在街道是否屬于是中高風險區,一律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等。

截至1月25日16時,北京市這一輪疫情中,已有1個高風險地區和6個中風險地區,均地處豐台區和房山區;累計報告67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感染病例中,既有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感染,也有德爾塔變異株。

面對各地層層加碼的防疫政策,一位北京的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認為,“沒有必要,徒增老百姓的不友善,對總體防控影響不大。現在國内病例相對較少,疫苗接種率較高,保持警惕是重要的。但是返鄉人員回鄉不易,沒有必要對返鄉人員層層加碼,政策要以人為本,相信我們之前聯防聯控取得的成績。”

健康綠碼恢複有多難?

一線參與新冠防控兩年後,上述疫情專家組成員有些唏噓,自己也遭遇了健康碼彈窗,表示暫不能确認他的防疫相關健康狀态,但核酸檢測陰性後,健康碼仍然無法複原的情況。

按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自1月23日起,既往14日内及今後購買退熱、止咳、抗感染、治療咽幹咽痛四類藥品的人員,均需在72小時内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北京健康寶将通過核酸檢測資料庫進行比對,未能按時進行檢測的,将進行彈窗提示,可能會影響出行和日常生活。此外,如果大資料追索,本人近期可能有到訪或途經疫情風險地區情況,也會遭遇健康碼彈窗。

彈窗後,上述疫情專家組成員第一時間到附近醫院做核酸,本以為健康碼會迅速複原。結果,等到1月25日,健康碼還是異常狀态。這讓這位專家有些慌神,沒有健康碼,基本上隻要是有門的地方,就進不去。

“我現在連門都不敢出,出去了怕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隻能在外面一直流動,更别提坐飛機回家了。”他對《财經·大健康》記者說。

他反複撥打所在社群和12345熱線。社群從業人員回複,社群隻能負責當地居民或者有長期住所的人,外來人員并不在管理範圍内,需要詢問12345。轉頭又去撥打12345,等了幾個小時,終于接通的電話也沒能給他帶去好消息。“接線員回複,我們隻能登記本人相關資訊,向有關部門回報”,接線員再次把自己支回社群,“彈窗是大資料的原因,彈窗取消權限還是在社群”。

轉而又聯系社群,社群專班、複工複産等三個部門的從業人員,還是被“踢來踢去”。

春節回家有多難:防控政策不斷變化,有人到家後突然被隔離

“問題不屬于我們解決”,這是所有人給他的相同答複。這讓他很無奈,“我不知道政策哪裡出了問題,我現在到底該怎麼辦?”

同樣突遇健康碼異常提示的還有北京居民王明,她是以前曾購買過感冒藥,收到健康碼異常提示,轉而去周邊醫院做核酸檢測,但被拒之門外。

“醫院的人說健康碼異常不允許進院”,接連去了三個檢測點都被拒絕,她有些沮喪,最後聯系到居住地所在的社群,最終在1月25日一早在指定核酸檢測點順利做完核酸。

1月25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的資訊顯示,北京市已要求各類各級核酸檢測機構增加檢測号源,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為北京健康寶彈窗人員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一位北京區衛健系統負責人在1月25日對《财經·大健康》記者解釋,“政策剛出來,昨天和醫院溝通和銜接都不順暢,今天就好了。不過,最好還是去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醫院可能會麻煩一點。”

上述防控專家組專家卻還是隻能等。北京疾控系統一位負責人聽聞也頗為無奈,應該是大資料系統劃定範圍以後得出的人員資訊。北京現在管得很嚴,現在這樣的問題都劃歸到市裡,統一申訴到12345熱線解決。如果沒法解決,他也沒辦法。

回到家,也不是萬無一失

“政策一直在變”,甚至連防疫人員都不能确定下一個需要落實的政策會是什麼。

回到内蒙古第十天的王木形容自己幾乎每天在家都能接到各種流調電話。“村支書、婦聯主任、鄉裡衛生院、呼和浩特派出所都給打過”。

到1月24日,她已經填了四次表格,做了兩次核酸。每次的填表資訊幾乎一樣,高鐵車次、換乘地點具體時間、随行夥伴等。

至于核酸檢測,她詢問防疫人員以後多久做一次,對方回複,“沒準,上頭讓做就做”。王木并沒有責怪防疫人員,她覺得基層防控人員也不容易。

當地鄉政府要求所有外地返鄉人員都及時登記資訊,由村到鄉、鎮、縣逐級上報。但有一個從北京返鄉的學生,未經上報,自己獨自去縣裡做核酸。村子離縣有七八十公裡,鄉衛生院連夜派車追人。“幸好後來沒什麼事,不然有點差錯真擔待不起。”一位鄉鎮衛生院的從業人員說。

自進入2022年以來,趙可都在能不能回家的忐忑中度過。他的朋友要回哈爾濱過年,在1月20日曾詢問當地防疫部門從業人員,得知的資訊是,從北京海澱區和朝陽區回哈爾濱,需要集中隔離14天,這打消了朋友回家過年的念頭。

到1月25日,北京已累計新增67個确診病例。趙可再度詢問從業人員,得到資訊是,所在區沒有中高風險區的人員需要48小時核心酸證明。還要居家隔離三天,再做兩次核酸,健康監測11天。

于是,趙可也放棄了回家過年的想法。王木則慶幸自己早就踏上了回家的路,1月15日當天返家路上,她刷到北京新增病例的資訊,“幸虧回來了,晚一點可能更麻煩”。

第二天準備要回家的張行則開始擔心自己的行程是否會突然受阻。他住在北京海澱區某大學,急忙私信輔導員和學院主任,得到的通知是新的政策暫時還未公布,在新政策出來前,需要盡快離校。1月16日,他匆忙登上火車,直到進了家門,心裡的石頭才落地。

春節回家有多難:防控政策不斷變化,有人到家後突然被隔離

然而,張行從身邊同學李玉的經曆發現,也許麻煩才開始。

1月21号上午10點,家住河北張家口的李玉在北京放假回家後的第五天,突然收到當地隔離辦的電話“馬上就會有救護車将她帶走,需自費集中隔離十四天”。

李玉瞬間慌了,這和她之前得到的資訊并不一緻。在回家之前,她得知的防疫政策隻要求,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需要被“14+7”集中隔離管控,低風險地區則隻需要48小時核心酸檢測證明即可。并且,在回家的五天内,社群和防疫辦也沒有對主動報備的李玉提出任何出行限制。

李玉不得不開始收拾行李箱,為隔離做準備,也四處撥打電話詢問。社群電話的回複稱,14天以内從北京房山回家的人都需要進行集中隔離。她詢問這項政策的檔案在哪,是否有公示,得到的回複是,“這是昨天上頭剛剛通知的”。

最終無奈,李玉隻能與當地防疫辦溝通,自己有長期的癫痫病史,沒有辦法離開家人。其從業人員回答,“在社群核實後,社群可以決定她是居家隔離,還是集中隔離”。

與社群溝通後,其從業人員同意李玉可居家隔離,并會在家門外貼封條管理。到1月25日,社群既沒有貼封條,也沒再聯系李玉。

除了李玉,張行身邊另一位同學林強同樣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防疫政策,本以為從北京低風險地區回家隻需要居家隔離,結果回家給社群報備後,收到通知,馬上得去集中隔離14天,就這樣,剛剛返鄉的林強還沒來得及和家人吃上一頓飯就被帶走,能否和家人團聚過年還未可知。

上述北京的公共衛生學教授稱,來自低風險地區的普通人,隻要注意該有的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了解清楚當地的防疫政策,可以正常過年。

(文中王明、王木、趙可、張行、李玉、林強為化名;劉錦平、辛穎對此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财經大健康】所有,騰訊新聞享有本作品資訊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