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升學教育:用物質“引誘”孩子,會有副作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父母習慣了用獎勵的方式來回應孩子。

比如幫媽媽跑腿一次可以得到5塊錢的零花錢;在家打掃衛生了,可以擁有買玩具的機會,也可能兌換成人民币;升學教育考試考的好,會受到父母家長的金錢鼓勵,在年末的時候收到更多的壓歲錢。家長在激勵孩子主動學習這件事上,總是費勁心思。定計劃,給承諾,用物質刺激孩子。然而,這樣的做法一定會讓孩子更加積極嗎?

升學教育:用物質“引誘”孩子,會有副作用

的确,獎勵能夠提高孩子對事情本身的興趣,但假如持續性地把“賄賂”當成了“獎勵”來使用,用物質“引誘”孩子,以換取孩子“主動”學習、吃飯、聽話等,會讓孩子的目光變得越來越短淺,導緻他們做什麼事情都以擷取某種物質為目的,進而忽視了做事情的根本目的。

是以,一句話,在升學教育階段,獎勵孩子一定不要過度強調物質,不然會有副作用。正确的方式可以這麼做:

1、 合理地運用獎勵機制、及時地獎勵孩子

多用事後獎勵,少用事前許諾的獎勵方式,淡化物質獎勵的資訊,不要将孩子的學習行為與物質獎勵等外在動機聯系在一起。比如孩子學習進步了,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以對孩子行為的肯定,這個獎勵就是孩子行為的附屬品,而非孩子做事的目标。

升學教育:用物質“引誘”孩子,會有副作用

2、 讓孩子獨立,讓孩子能為自己做主,能為自己做事

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學會思考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孩子是通過錯誤來學習的,在錯誤中摸索、學習,這是孩子的成長過程。隻有孩子有獨立的能力了,内心才會生出強大的力量。

3、 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

會贊美和鼓勵的技巧,例如“你可以做到的”“你能行”,當孩子做成一件事時,給孩子具體的表揚,讓孩子明白自己哪裡做得好,好在哪裡,激勵他的後續行為。把一件事情做好本身獲得的快樂和成就感就是最好的獎賞。

以物質獎勵為輔,激發孩子内在動力為主,讓孩子形成源源不斷的向上動力,才能讓積極的教育有效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