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鄭智維
“我常跟孩子們說,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你們是一根藤上的苦瓜,走到一個家庭,就是親兄弟姊妹,要互相依偎互相滋養。”
10個孩子依偎在“媽媽”張雨霄的身邊,
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來煙台SOS兒童村之前,
這些孩子均已失去父母,
有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
還有些落下了腿疼的毛病。
過去的36年間,
張雨霄先後帶過25個孩子,
年齡最大的1975年出生,
年齡最小的2013年出生。
最多時,她要同時帶9個孩子。
成立于1984年,
中國SOS兒童村是國際SOS兒童村組織成員,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
是救助庇護社會孤兒的公益機構。
截至2021年12月底,
全國10個SOS兒童村共有127個家庭,
964名孩子,
總計收留撫養了3380名孩子。
其中,2299名孩子已離村,
相繼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
張雨霄所在的煙台SOS兒童村于
1986年6月正式開村并開始招募“愛心媽媽”。
“照顧好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張雨霄說自己從來沒休過假,
沒睡過午覺。
晚上要起夜照看年幼的孩子,
早晨不到5點起床張羅早飯,
下午還要去接還上國小的孩子,
深夜還要照顧剛放學回家的高中生孩子……
雖然從未生育,
但張雨霄把多個孩子的衣食起居
照顧得井井有條。
采訪中,
張雨霄向記者展示了
多張拍攝于不同時期的全家福。

▲不同時期,張雨霄與孩子們的全家福。
溫馨幸福畫面的背後,
她坦言,不知自己哭了多少次,
“孩子不聽話要哭,
孩子不認真學習要哭,
孩子生病的時候也要哭。”
作為一名SOS兒童村的傳統愛心媽媽,
張雨霄沒有結過婚,未曾生育。
來兒童村之前,
也沒有撫養孩子的經驗。
因為當時兒童村
招募愛心媽媽的條件非常苛刻,
第一條就是終身不嫁。
雖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是當時社會的主流觀念,
然而,張雨霄卻義無反顧地報了名。
一方面,
自己一直很喜歡孩子;
另一方面,
看到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心生憐憫。
即便家裡的百般阻撓,
張雨霄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家裡人肯定是不同意的,
但不結婚對我來說并沒有什麼,
我唯一的想法就是
照顧好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10所SOS兒童村
“這些孩子雖然不是我親生的,
但是和親生的一樣。”
SOS兒童村由
SOS媽媽、兄弟姐妹、
家庭住房和村落4個部分組成。
兒童村以及其青年設施的設定,
目的是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逐漸自立,
為将來的獨立生活做好準備。
每一個兒童村有10~15個家庭,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立的住宅。
進入就學年齡的孤兒,
可就近上學。
在不再孤單的氛圍下長大,
直到完全獨立走向社會。
每個家庭有6~8名不同年齡、
不同性别的孤兒,
他們之間以兄弟姐妹相稱,
由一位未婚女性充當家庭中媽媽的角色。
1984年11月,
由國際SOS兒童村組織出資,
在大陸煙台市建立中國SOS兒童村,
并于1986年10月開始收養孤兒。
就在當年,
張雨霄應聘成為SOS兒童村第一批愛心媽媽。
自建村以來,
煙台SOS兒童村共收養了來自全國各地340名孤兒,
常年生活在村内的孩子100多名。
經過30多年的發展,
全國共有10所SOS兒童村。
最希望看到孩子們取得成績
2003年,
張雨霄的家庭被評為
“煙台市十佳文明家庭”。
随後,
她個人獲“感動煙台十大新聞人物”
“山東省十大優秀母親”
“中國百名優秀母親”等榮譽。
和這些榮譽相比,
張雨霄直言,
25個孩子才是她最大的财富。
作為媽媽,
她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們取得成績。
如今,
她的孩子遍布大江南北,
大多已安家立業。
大兒子張建成在1998年被授予“抗洪勇士”,
受到過國家上司人的接見;
吳雲龍,是一位薪水頗豐的鋼琴教師;
一個女兒在美國讀研究所學生,
畢業後定居美國,
現在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在SOS兒童村的精心培養下,
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各行各業有用的人才。
據中國SOS兒童村協會釋出的材料顯示,
大陸10個SOS兒童村共培養了758名大專生、
291名大學大學生、50名研究所學生、
16名國外留學生。
自2012年起,
居住在SOS兒童村的孩子們,
連續10年聯考升學率100%。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烨烨
主編:崔靖芳
【來源:民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