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關注很久的劉學州尋親事件,沒想到最終迎來了這樣悲哀的結局。1月24日,三亞市301醫院急救科流出消息:劉學州吃了幾十片抗抑郁類的藥,生命體征不穩,已沒有自主呼吸和脈搏。醫生一番全力搶救,他的生命還是在16歲的時候戛然而止。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圖檔源于網絡

從照片上看來,這個男孩子笑容自信,還常常會在自己的微網誌下和網友們幽默互動。可現實生活中,他并不是一個“陽光”的男孩子,16歲的人生,承受了太多的不幸。

“很喜歡大海,因為我感覺它可以裝下很多聲音。人間疾苦,我已經受夠了。”

這是他在遺書中留下的片段,字字泣血。

01

不堪的原生家庭,失望地聲讨

前陣子,河北邢台的男孩劉學州釋出了視訊尋親。那時候,他在石家莊讀大二,養父母在他4歲的時候意外過世,一直以來他和外婆、舅舅們一起生活。

2021年12月15日,山西臨汾警方通過DNA找到了他的生父。就在十幾天前,劉學州剛剛和親生父母完成了認親。

本以為這個十多年親子分離的悲劇,會就此畫上圓滿的句号。沒想到,這竟然是撕開悲劇的一個緻命的口子。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劉學州尋親後,發現自己當年是被主動放棄的。他的生身父母關系複雜,奉子成婚。為了在一起,親爹賣掉了他,換來了六千塊錢的彩禮才娶了生母。

換個角度說,生身父母就是人販子。而劉學州要面對的不僅是這樣一個寒心的事實,還要一直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做讨伐和拉扯。生母在認親後不久将劉學州拉黑,而劉學州本人也被網友網暴。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每一天睜開眼,他都要去想辦法争取權益,甚至不得不做出起訴生身父母遺棄自己的決定。

一個差勁的原生家庭,無論是從小一同生活的影響,還是像劉學州這樣的失散多年後回歸,都會給孩子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消耗。劉學州的十幾年成長,已然經曆了父母的缺席,等到終于有朝一日能尋得至親,卻還要被接連地狠狠捅上幾刀。

想到之前孫海洋尋子,也同樣發生在2021年12月。隻是相似命運的兩個家庭,結局截然相反。孫海洋為了找到孩子,從不放棄一線希望。等到孩子找到以後,他又尊重孩子的決定,給孫卓充足的時間去做調整。而自己這邊,雖然不會原諒買下孫卓的養父母一家,但還會盡最大的努力為孫卓的轉學和遷移做準備。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一個有愛的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是溫暖的助力。反觀劉學州的生身家庭,不僅把他的悲慘身世推诿在養父母身上,還無情拒絕劉學州想要生活在一起的求助。并且,他的父親還對劉學州冷嘲熱諷,說他是“網絡乞丐”。

劉學州明明可以安然長大,卻嘗盡了命運賜予的諸多苦痛。正如他所說,他的人生被親生父母攪亂了。

02

無人撐傘,隻能奮力奔跑

劉學州的人生,可以用破敗不堪來形容。他4歲的時候,養父母就因為煙花廠爆炸意外身亡。居無定所,寄人籬下的他,始終努力地向上生長着。

在他的牆上,貼滿了大大小小的獎狀和證書。這是他在黑暗中,一個個拼出來的。在同樣的年紀,别的孩子獲得這些榮譽,還有父母為他驕傲和慶賀。劉學州沒有,他的每一步發光,都是為了自己不被黑暗吞噬。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他經曆過校園霸淩,還曾經被性侵過。明明已經抑郁多年了,還要努力地維持表面的陽光。看的出來,雖然無人為劉學州撐傘,但他始終想用盡全力好好活下去。

隻是生身父母的這一次重擊,讓他徹底斷了念想。同樣在去年尋得失散多年的孩子的符建濤媽媽,在劉學州評論下留言,安慰鼓勵他。連陌生人都可以為他施以援手,為什麼親生父母要對他進行二次遺棄!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才16歲的年紀,劉學州就已經被逼得要和親生父母站在對立面,争取自己的權益。不僅如此,他還要分身去回應網暴的聲音,每天疲于熬心和鬥争。

有的時候我們确實低估了一個孩子的堅韌,劉學州保護自己的姿态,真的讓人心疼。過早懂事的孩子,内心背負了太多。畢竟冒雨奔跑太久,人自然會力竭倒地。

之前我們寫過同樣自殺離世的天才攝影師鹿道森,他也是一個過早懂事的孩子:忍受父親的暴力,家庭的争吵,學校霸淩,還要一直為家庭的窘迫負責...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想起當時鹿道森留下的話:“人的一生,究竟要經曆多少才能看見陽光?”或許從這兩起悲劇中,我們至少可以達成一個簡單的共識:不要讓孩子,在ta不恰當的年紀,被迫學會自己扛下一切。

03

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曾經釋出資料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于自殺。算下來,大概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于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在自殺者的年齡分布中,12歲占40.3%,14歲占22.7%,11和13歲占13.6%。這個資料真的是駭人聽聞,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孩子一直處在精神窒息的狀态中。

他們有的過早懂事,有的受家庭環境長期壓抑,有的正經受着校園霸淩或者性侵的折磨。每一個希望通過結束生命來解決問題的孩子,ta的自我都正在被戕殺中。

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中,就有一個24小時活在陽光裡的孩子。大兒子阿豪優秀懂事,一直以來得到爸媽的認可。而阿豪有一個"問題少年”弟弟,常常需要費心費力幫弟弟“擦屁股”。

弟弟說:“哥哥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人,什麼事情都替大家設想,但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

16歲少年劉學州自殺離世,他的遺書朝所有的父母心上開了一槍

終于一天,阿豪找了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從高樓一躍而下。在他的簡訊中寫道:“我也好想像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原來,阿豪雖然一直很“完美”,但承受了太多,心理防線終于還是潰堤了。他知道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法,唯獨不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為了減少類似的悲劇,家長真的要好好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問題了。我們至少應該讓孩子有這樣的意識:眼下的問題,有很多種解決的方式和管道,輕生是最不可取也最無益的一種。

不僅如此,家長也要盡早和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讓孩子在内心深處對生命存有敬畏之心。周國平在《守望的距離》一書中寫到:“人生是戰勝不了的,它是僥幸落在我們手上的一件暫時的禮物,或早或晚,都要把它交還。”

生命的價值,并不在于眼下的得失成敗,它更多是親身走一遭的體驗。如果不幸面對的是“以痛吻你”的原生家庭,我們不一定非要報之以歌,但是一定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作為孩子,需要知道成長常常伴随疼痛,但它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豐厚的寶藏。而作為家長,希望你能在能力範圍内尊重愛護孩子,做好孩子穩固的後方。

願每一個生命,都能有ta張揚的色彩。也希望諸如劉學州、鹿道森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