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優秀作品,打造知名作家
祝大家新年快樂,文學路上碩果累累
李澤軍:我的文學之路
個人簡介:李澤軍,瑤族,廣西荔浦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小說學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出版有長篇小說《輪回》《客家傳奇人物張高友》《歲月》《愛與痛的邊緣》,短篇小說集《夢回大唐》,散文集《一念之間的悲歡》,詩集《李澤軍詩詞選》。主編“秋意濃”文學叢書一套九本。

小時候,我特别崇拜父親,别看我的父親隻有國中文化,可他特别愛看書鋼筆字也寫得漂亮,是鄉裡縣裡圖書館的常客,挺佩服他能将四大名著看完,勞動之餘還常常給我講其中打仗的情節。
國小畢業的那個學期,國文老師在班級舉辦“六一優秀作文集”比賽活動,要求我們把三年級以來寫的作文整理參賽。那時我們這個小縣城剛有打字機不久,母親便找到某機關文印室将我的作文集《金色的童年》打字油印成冊(我記得一共油印了三本,一本國文老師留下了,一本送給父親在廣西師院工作的朋友,最後一本曆經數次搬家已無法找到,真是可惜),幾十份參賽的作文集中,我與衆不同的作文集赢得國文老師的青睐包攬了“封面設計、出版前言、優秀作文”三項甲等獎,雖然獎品隻是幾本薄薄的作文本,但作文集的成功對我日後能在出版社正式出版文學作品應該是一種激勵吧。
初二下學期,我在學校召集一批文學愛好者創辦了《瞭望》文學報(手抄報),稚嫩的《瞭望》文學報得到國文老師的肯定和支援,主要刊登各班同學的作文也轉載一些書報上的文章,編了幾期就到了初三,要面臨中考升學,心裡不願意,也沒辦法,《瞭望》文學報隻能停刊。也是這個時期,或許是少年的煩惱開始增多,我開始學寫抒情散文,陸續寫了幾十篇,遺憾的是一篇也沒能儲存下來。
國中畢業後,我進入師範學校。令我高興的是學校有文學社,有油印的社刊《常春藤》。我們一群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因為文學而相識相知。後來,又有了《開拓者與弄潮兒》文學報,這是一種面向全國的嘗試,雖然短暫,但也綻放出自己的光芒。
1995年,我認識了荔浦晚霞詩社社長黃龍言老師,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我便喜歡上了中華詩詞。1996年加入桂林詩詞楹聯學會,2009年加入廣西詩詞學會,2017年加入中華詩詞學會,作品先後在《中華詩詞》《中華辭賦》《星星.詩詞》等刊物發表。
1997年,我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張高友》,曆經二十年方才定稿,取名為《客家傳奇人物張高友》(四川民族出版社,2019年5月),為什麼要加上“客家傳奇人物”呢,那是因為2008年我創辦了荔浦縣客家文化研究會,在研究過程中,得出張高友是客家人的結論,張高友确實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在荔浦率衆起義反抗清王朝腐朽統治達到八年之久,他的傳奇故事在荔浦民間廣為流傳。
2010年,縣裡決定恢複文學協會,文聯上司讓我牽頭負責組建工作,十年來,文學協會以《荔浦文藝》《今日荔浦.仙人橋副刊》為平台為會員推薦發表作品,與詩詞協會共同主辦全國性的詩詞大賽,擴大了文學協會的影響力。
2016年夏天,六十六歲的父親在與病魔抗争了三年後離開了我母親和我兄妹,我忍痛提筆以父親六十餘年的人生經曆為題材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歲月》,曆時一年有餘才定稿,定稿三年後的2020年11月,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問世,我以出書的方式來回報父親幾十年的養育之恩,如果父親的那些不平凡的經曆能給讀者一些啟示,我想他老人家必能含笑九泉,不枉來到這世間走一遭。
2017年,我開始長篇小說《輪回》《愛與痛的邊緣》的創作。《輪回》是玄幻小說,屬網絡文學,然而并沒有在網絡傳播最後通過實體管道出版。《愛與痛的邊緣》(北嶽文藝出版社,2021年11月)是一部關于成長、勵志的現實主義作品。也是這年,我離開教師隊伍到宣傳部門工作,并加入桂林市作家協會。
2019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輪回》《客家傳奇人物張高友》《夢回大唐》(短篇小說集)《一念之間的悲歡》(散文集)由出版社公開出版,一年内出版四本書的作者,估計也不會多。這年,我加入廣西作家協會。從一個普通文學愛好者到省級作協會員,這條路走了二十多年。
2019年以來的三年間,我一共出版了七部文學作品,其中長篇小說四部,短篇小說、散文集及詩集各一部。書出得不算少,可影響力卻不大,2022年伊始有幸在網絡上結識青年作家網總編輯汪鑫先生,通過數次溝通,大有相識恨晚之感,在他的支援幫助下,我加入了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隊伍,相信通過青年作家網這個點亮文學夢想的平台,會讓自己收獲更多,會在文學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實作自己的文學夢想!
★★★★★往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