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15歲前必須培養的7個好習慣,受益終生

孩子15歲前必須培養的7個好習慣,受益終生
孩子15歲前必須培養的7個好習慣,受益終生

來源 | 網絡

古語有雲: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并不是說孩子七歲前學習的知識決定終身,而是指孩子從小養成的那些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小時候會多少知識、了解多少技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個終身陪伴的好習慣。

請爸爸媽媽以身作則,教會孩子養成這七個好習慣,長大就遲了。

01

做事有計劃

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赢得信任,不至于臨時抱佛腳。

有些孩子每次考試前就一團亂麻,做作業時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

當孩子有這方面的壞毛病時,父母一定要教會他懂得計劃的重要性。

不妨讓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讓孩子抄在便利貼上友善執行。養成這個好習慣,孩子絕對終生受益!

02

自己的事自己做

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請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

在孩子學會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别在孩子進入國小後,起床問題,疊被子,整理房間,收拾書包等這些事情就不要再為孩子包辦了。

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舉辦“小儀式”慶祝孩子的長大,然後提醒孩子:“你現在走進國小,已經是小大人,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做好。”

孩子15歲前必須培養的7個好習慣,受益終生

03

别人的東西不能拿

幫孩子建立物權意識,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

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别人的東西不能拿。如果想要拿别人的東西,一定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着搶。”

有的孩子會偷偷拿大人的錢去買東西,看到其他同學的玩具,孩子可能會順手拿回家。

當孩子喜歡拿别人的東西時,不要輕易界定孩子是小偷,請先幫助他厘清楚:物品是私人還是公共的。

對私人物品,不能亂碰;對公共物品,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就要學會等待。

04

講道理,善待他人

每個人都願意面對一張微笑的臉。

微笑待人的人,總是真誠友善、寬容大度,他們走到哪裡都會是最受歡迎的人。

孩子15歲前必須培養的7個好習慣,受益終生

05

謙虛

學會發現别人的優點,向他們學習。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從别人的閃光點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這麼做?”這個時候,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是極有必要的。

曾經有個孩子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可同桌勇于發言,時常得到老師誇獎。

孩子聽從媽媽的話向同桌請教“秘訣”,同桌大方地告訴他:“反正說錯了也沒關系,老師不會怪我們的。”

正是這句話打開了孩子的心扉,慢慢地,這個孩子也跟着同桌主動回答問題,也正是這股勁頭,孩子的成績提高了,性格也越見開朗。

06

遵守時間

合理的生活安排、規律的作息可以增強孩子的秩序感,樹立時間觀念,提高做事效率。

但讓孩子學會守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父母以身作則的同時,可以嘗試把主動權交到孩子手裡:“10分鐘後就關掉電視去做作業”、“再睡20分鐘就得起床了”。

孩子15歲前必須培養的7個好習慣,受益終生

07

學會反思

孩子在生活中做錯事,在學習中做錯題是常見的事,如何做到下不為例,這就需要孩子能在錯誤中反思自己,進而徹底改正過來。

當孩子做錯事時,爸爸媽媽請别光顧着責怪他,不妨這麼反問:“你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嗎?”

等孩子回答後,認真和孩子約定:“那下次我們記住這個教訓,不要再犯了好嗎?”

對待學習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夠及時總結,查漏補缺,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幾率。

從長遠來看,這能夠“縫補”知識漏洞,給孩子的學科打下牢固的基礎。

更多推薦

教育需要安靜,教師需要理想,孩子需要時間!

教育好孩子,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真正的高貴不是出身,而是教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