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快樂教育”始終是家長争論的焦點,看着不少孩子小小年紀就為了成績在各種補課班之間奔波,看到有因學習壓力大而輕生的案例……

父母們開始以“為孩子好”為出發點,支援快樂教育,更有不少所謂的“專家”撐腰,于是大批家長一股腦沖進了“快樂教育”中,殊不知沒有足夠的了解反而讓教育陷入了誤區的深淵中。

快樂本就是模糊的概念和命題,我們看到西方孩子上學學習輕松又快樂,中國學生的學習卻總是沉重、壓力,但卻忽略了教育是基于國情而發展得來的。

家長盲目崇拜快樂教育,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并非不給孩子壓力就屬于素質教育,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這句話,下面來詳細剖析一下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

誤區一:快樂教育就是沒有分數的煩惱、啥也不學

“學習很辛苦”這個錯誤的觀念已經影響了很多代人,有些孩子還沒上學就已經被父母灌輸了這樣的思想,于是孩子們有了最初的厭學情緒。

是以父母和孩子理所應當認為,不學習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但西方的快樂教育真是如此嗎?

1995美國舊金山的一場會議中,布熱津斯基提出了“奶頭樂理論”,大緻内容是給哭鬧的嬰兒一個奶嘴就能使他安靜下來,同樣的道理——用最低的成本讓窮人享受最廉價的快樂。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這個理論很快就見效了,很多美國人用一美元就可以買到令自己快樂的炸雞漢堡可樂,然後窩在家裡享受舒适,不用思考拒絕辛苦,其實他們隻是屏蔽了真相,是以美國人都是如此嗎?當然不!

“奶頭樂理論”隻适用于窮人,真正精英屆的人内卷同樣嚴重,他們對孩子的要求跟虎媽、鷹爸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孩子也同樣要從早學到晚,甚至從小就把律師、醫生、金融家當成自己的奮鬥目标。

不同的是,美國隻有極少數家庭請得起家教,而中國父母是甯可苦了自己也要把孩子上補習班的錢攢出來。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是以呀,快樂教育真的不是什麼都不學,而是基于興趣對孩子進行引導、開發,鍛煉各項能力,讓他們能用更快捷和輕松的方式學習。

誤區二:給孩子自由就等于讓他随心所欲

一位母親高舉“自由天性”的旗幟投訴了廣東省博物館,因為自己的孩子在博物館内跑跑跳跳,亂摸亂拿遭到了從業人員的提醒和制止,母親則認為孩子需要釋放自己的天性,在場館内奔跑才是自由。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想必這位母親也被錯誤的“快樂教育”洗腦了,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所有的自由就是相對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内,自由的前提是遵守社會的大規則,“逾規越矩”的自由就一定會受到懲罰。

給孩子自由、釋放孩子的天性其實是在提醒家長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而不是助纣為虐,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進入這一誤區的家長就很容易養出“熊孩子”。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誤區三:民主就意味着放棄

很多影視劇中西方的家庭都主張民主,最常見的劇情就是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時父母就會輕易允許孩子放棄,很多中國家長也開始效仿,但影視劇表現出的隻是其中的一面,在真正的民主家庭中并不意味着放棄。

劉歡夫婦對唯一的女兒就奉行快樂教育,主張民主,盡管女兒有很好的音樂天賦,但因為女兒不願意練琴劉歡就很“民主”地不讓女兒練琴。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多年後再次談到對女兒的教育時,劉歡也是很後悔地表示“當時迫使她練習一下可能就很好”。

不能因為數學太難學就不讓孩子學,練琴太累就随便答應孩子不學,而是要激發起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是父母教育的真正作用和意義。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事實上,很多父母在面對放棄的孩子時,确實應該再推一把。

因為孩子的心智不夠成熟時,他們不能完全明白堅持下去和放棄所産生的不同後果以及對自己人生的影響,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悔不當初”的年輕人,如果那時父母能再堅持一下,或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本來就帶有一定的困難和挑戰性,父母的督促是為了讓孩子戰勝困難而不是讓孩子變成一個沒有規矩、一無是處的廢人。

快樂教育的三大“騙局”,不知耽誤了多少孩子,父母們偏還信

寫在最後

家長們要認清,快樂教育本質上是教育方式和途徑的升華進步,而不是改變教育的目的,要讓孩子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收獲知識感受快樂,而不是讓孩子隻知道追求快樂,兩手空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