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享冬奧|山裡娃冰上逐夢

冬奧精神,是了解和友誼,是團結與公平競争。冬奧,其無限魅力不僅因為其能令競技水準更高更強,更在于其承載的體育精神,引領着一幫山裡娃走上冰面,走進北京城内,同實力懸殊的冰球隊一決高下;也不僅是帶孩子們見到了更好的冰場,讓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是賦予這幫山裡娃,以及更多的山裡娃、更多的上冰上雪的人們一種永不言棄、敢于拼搏的精神。

樂享冬奧|山裡娃冰上逐夢

席瑞媛 攝

深山小村成立冰球隊

數九寒天,大山深處的北京市延慶區珍珠泉鄉珍珠泉村冰封大地。村南蜿蜒的菜食河冰面上,一隊孩子揮動冰球杆,快如飛鳥。

這支全由山村孩子組成的冰球隊起名“山裡娃冰球隊”。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14位小隊員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北京城區,和城裡孩子同場競技。“我要打冰球、拿奧運冠軍,一直打下去!”拿下“最佳運動員”榮譽的李悅,說出了小隊員們的心聲。

珍珠泉村距離城區約100公裡,是藏在大山坳裡的一個小村莊。村裡的珍珠泉中心國小僅有38名學生,全部來自周邊17個村莊。小村雖然經濟不發達,但山青水綠,天然泉眼汩汩吐着珍珠般的泡泡,村子由此聞名遐迩。每到冬天,冰封後的菜食河就是一塊天然大冰場,自然也成了珍珠泉中心國小冰球隊的訓練場。

1月19日下午,冰球隊員們穿戴好頭盔、護頸、護胸、冰鞋等,全副武裝分兩隊開始角逐。“哒哒”的冰球撞擊聲、“唰唰”的滑行聲交織着,隊員們彎腰曲背在冰面上飛馳,賽事激烈處,“打打”“前面”“耶”等加油聲、喝彩聲響徹河面。

“3号往前攻!”賽場邊,冰球教練趙紀生目光如炬。“5年前他們連冰都不敢上,現在都能打比賽了,這幫娃兒不錯。”今年69歲的趙紀生是北京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學院的一名退休教師,在校時曾教授田徑、輪滑等,5年來對冰球隊傾注了不少心血。

自制澆水機訓練不辍

“響應‘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号召,冬奧會舉辦地的孩子得帶頭。”冬奧會籌辦之初,時任校長劉殿興就思量着要組建一支冰球隊,讓山裡娃也能冰上馳騁。2017年冬天,一個偶然的緣分,趙紀生被聘請為珍珠泉中心國小滑冰教練。

專業老師有了,沒有滑冰場地怎麼辦?一彎菜食河給了孩子們天然的上冰條件。每到12月初,老師們開湖鑿冰,汩汩清泉裝入大鐵皮桶裡,桶下裝上滾輪,再連接配接一根長鐵筒,筒上均勻打上小孔,制成如花灑一樣的澆冰機,泉水自“花灑”水口落下,可補齊冰上裂縫、凹處,将天然河面變為一個較為光潔、平整的冰場。

有了老師、場地,學校整合體育課,每周每位學生都有兩個小時的上冰課時。趙紀生先教孩子們最基礎的滑冰,滑冰熟練了,再選拔加入冰球隊。

二至六年級中滑冰技術較好的孩子被選拔出來,成為後衛、邊鋒、前鋒、守門員,隊伍中有男生也有女生。12歲的李悅是冰球隊裡為數不多的女生,圓臉、馬尾辮、瘦小身材的她,卻是賽場上最拼的一個。

“最開始打冰球,我老摔跤,一滑就摔倒,心裡很難過。”李悅說着,圓圓的大眼睛裡透着不服輸,她一有機會就刻苦訓練。在2021年的一次市級冰球聯賽中,她全力打拼、奮力奪球,勇奪“最佳運動員”稱号。“我現在不怕摔了,哪兒摔倒就在哪兒爬起來!”她自信地說。

與李悅一樣要強的還有11歲的陳碩。開始加入冰球隊,訓練時陳碩總想偷懶,趙紀生一氣之下,還把他趕出了冰球隊。“被趕出後,我兩宿沒睡着,思考自己的問題。”陳碩默默回憶。可後來,趙紀生在教室外的學生心願闆上看見一行字:“我最喜歡滑冰,我最擅長打冰球。陳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決定再給他一個機會。”随即,趙紀生讓陳碩再次加入了冰球隊,以前愛偷懶的習慣逐漸改變,陳碩成長為一個勇敢的左邊鋒。

不怕輸球來年再戰

2021年5月,北京市中國小冰球聯賽開賽,山裡娃冰球隊受邀參賽。那不僅是孩子們第一次參加比賽,還是很多孩子第一次來到北京城裡。山裡娃冰球隊所在的小組共有4支球隊,其餘3支隊伍都來自北京市區。實力相差懸殊,山裡娃冰球隊失利。但這并沒影響到孩子們繼續比拼,“這次比賽是孩子們難得的學習機會,這讓孩子們知道,刻苦訓練,不斷進步,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趙紀生說。

最後一個比賽日前,山裡娃冰球隊的隊員們收獲了意外的驚喜,他們到國家體育館參觀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賽時男子冰球比賽場地。“站在場館,我感覺冰雪離我那麼近。我内心更堅定要好好練球,長大了也成為一名冰球運動員,為國争光!”隊員于世龍說。

冬奧會即将舉辦,山裡娃冰球隊關注着即将到來的冰球賽事。長大一歲的孩子們,也期盼着新一年賽事的到來。

更多内容敬請關注冬奧會刊。

用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李瑤

編輯:耿寅昕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